Studies on interspecific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 台灣周邊海域鯛亞科(鱸形目:鯛科)魚類種間親緣關係及種內族群遺傳

博士 / 國立海洋大學 / 漁業學系 / 84 / onomy;allozyme;mtDNA;nucleotide sequencing;Taiwan
本論文使用形態學方法、同功異構■澱粉膠電泳法及粒線體 DNA核
■酸序列分析法探討台灣周邊海域鯛亞科 5種魚類之種間親緣關係,並
使用後兩種方法探討黑鯛屬 4種魚類之種內族群遺傳。
鯛亞科5 種魚之種間親緣關係,在屬之水平上,三種方法之結果頗
為一致;但在黑鯛屬內 4魚種間之親緣關係上,則同功異構■澱粉膠電
泳法與粒線體 DNA核■酸序列分析法所獲得之結果一致,但形態學方法
所獲得之結果則與前二方法不一致。此不一致可能係不同形質之演化並
不一定是平行一致的,即所謂的鑲嵌演化所致。依據鯛亞科5 種魚之地
理分布及種間親緣關係,推論鯛亞科魚類之發源地在東印度群島海域,
而且,黑鯛係由澳洲黑鯛演化而來,其分化時間約在108 萬年前。
而使用同功異構■澱粉膠電泳法及粒線體DNA 核■酸序列分析法探
討黑鯛屬種內族群遺傳所獲得之結果是一致的,均顯示台灣周邊海域之
澳洲黑鯛、黃鰭鯛、黑鯛及大鵬灣標本除外之灰鰭鯛均係單一族群,此
現象推測係其生殖期間受精卵及仔稚魚隨黑潮及其支流、中國沿岸流、
台灣沿岸流等海流之漂送造成基因流動頻繁所致。而大鵬灣之灰鰭鯛則
可能由於缺乏基因交流及受到近親交配、基因偏離、適應污染環境之自
然選擇等演化力量之作用而分化成另一族群。至於養殖之黃鰭鯛及黑鯛
具有較小之遺傳變異,可能是創始者效應及近親交配等作用之故。
本研究中,種內族群遺傳之研究結果提供多項資訊供實施資源評估
、保護、管理及養殖漁業、栽培漁業之參考,包括(1) 台灣周邊海域之
黃鰭鯛及黑鯛,雖然在學理上應屬於單一族群,但福隆之黃鰭鯛及黑鯛
之遺傳變異高於其它地區,因此,在實施資源管理及栽培漁業時,將福
隆與其它地區視為兩亞族群為宜;(2) 黃鰭鯛及黑鯛養殖漁業及栽培漁
業所需之種魚,應選擇來自福隆地區者,因其遺傳變異較大,其後代之
遺傳變異亦較大,適應環境之能力較強;(3) 養殖黃鰭鯛及黑鯛之 F■
代之遺傳變異已明顯小於野生標本,因此,養殖及放流所需之種苗應由
野生種魚來生產,且野生種魚之數量愈多愈佳;(4) 大鵬灣灰鰭鯛之遺
傳變異與其它地區灰鰭鯛間之差異非常顯著,應視為截然不同的兩個族
群。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TW/084NTOU0453001
Date January 1995
CreatorsJean Chuen Tan, 簡春潭
ContributorsChen Che Tsung; Lee Sin Che; Hui Cho Fat, 陳哲聰;李信徹;許祖法
Source Sets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in Taiwan
Languagezh-TW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學位論文 ; thesis
Format0

Page generated in 0.00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