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當代中國文化明星的製造 : 變動的文化生產場

本文借助並修訂了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的理論框架,透過對中國大陸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文化明星的製造進行研究來理解變動中的文化生產場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並探討在其間知識分子作為的新可能。文化明星問題之所以值得特別研究,首先是由於它處於當代中國文化生產的中心,涉及到電視、圖書、平面媒體、互聯網等不同的文化生產次場域(sub-field),以及製作人、 出版人、文化明星本人、“粉絲” (fans) 和批評者所代表的不同力量。考察圍繞著製造文化明星的複雜的關係網絡,正可以勾勒出當代中國變動的文化生產場域的概貌。其次,文化明星的產生和生產是對九十年代以來知識分子危機的一種回應,是知識分子問題的變奏。理解了文化明星的製造機制,有助於尋找在當下的文化生產場中知識分子作為的新可能。
本文選取余秋雨、易中天、于丹和韓寒四個個案進行深入分析。余秋雨是公認的第一個最成功的文化明星,對其案例進行研究揭示了文化明星產生的歷史轉變。易中天和于丹的案例則代表著著一種可以複製的成熟的文化明星製造模式的出現。韓寒的形象及製造是一種有別于以上主流文化明星的另類模式。
本文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包括對十幾名相關的文化生產者進行訪問,組織了一個針對粉絲的焦點小組(focus group),並且到電視節目錄製現場、出版 社和大型書店進行參與式觀察。此外亦有歷史檔案梳理和文本、話語分析。 最終,本文繪製出了不同的文化明星在當代中國文化生產場中的位置,反思了現有文化明星生產模式的後果,並對知識分子/文化生產者參與文化生產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ln.edu.hk/oai:commons.ln.edu.hk:cs_etd-1012
Date01 January 2010
CreatorsHUANG, Weizi
PublisherDigital Commons @ Lingnan University
Source SetsLingnan University
LanguageChinese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Formatapplication/pdf
SourceTheses & Dissertations

Page generated in 0.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