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三O年代京派作家之研究 / The Study of Jing-Pai Writers In 1930's

王怡文, Wang, Yi 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八O年代中期之後,大陸學者因為種種政治、意識型態因素對三O年代文學單一化的解釋開始有鬆動的現象。非左聯的作家以及與三O年代文壇中心上海關係不是很密切的北方作家開始被關注。京派作家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重新發掘。但綜觀目前的研究成果,側重的多是以文學史的觀點對京派作家、作品作個別的審美分析,其他問題則著墨不多。例如:京派何以在當時以及後人的眼中被視作同一個派別?除了作品之外,他們是否還具有其他共同的特質?這些特質、共識與時代環境的關係如何?他們如何凝聚共識?除了與左派相較之外,他們與其他派別作家相較下又是何種面貌?在類同的特質下京派作家是否也有內在差異?本論文試圖在前人的初步研究成果下,跳開左、右對立的觀點,對這些問題作更深入的探討,更進一步了解京派作家在三O年代的種種面相。本論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序論。第六章為結論,其餘四章為:第二章〈三O年代京滬差異與京派海派的爭論〉,概述新文學在北京、上海兩大文化中心的發展和消長狀況,並帶出形成京派的那場「京派、海派」爭論,討論向來被視為三O年代文壇中心上海,在當時北方作家的眼中是何種面貌。第三章〈京派的主要文藝活動與發展狀況〉,探討京派作家的特色和由盛而衰的情況。從他們的活動和群體特質中,討論他們如何以實際的行動如:辦刊物、文藝聚會、在學院中對青年作家的影響力....凝聚共同意識,並展現有別於上海文壇那些令他們難以苟同的惡風氣。第四〈京派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表現〉,以京派作家對創作理念的主張和作品特色為中心,討論京派作家在新詩、散文和小說三方面的共同風格,以及這些風格與其他派別作家的差異處,並了解他們對創作藝術的執著態度和作品中的關懷。第五章以周作人和沈從文兩位京派作家為分析的對象。周、沈二人在京派中均具有一定的地位、份量,他們在與其他派別作家相較時確實具有共同的特質,但如果兩相比較,卻會發現:兩人選擇認同京派政治立場模糊、厭惡參與文壇論爭等等理念的原由,其實是相當不同的。因此,本章透過對他們個別的經歷、創作心態的研究,以期更深入了解京派作家與大時代複雜的關係。第六章則為結論。

Page generated in 0.024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