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白雨齋詞話之研究陳月霞, Chen, Yue-Xi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作者生平略歷
第二節成書年代、版本與書名考
第二章白雨齋詞語之著述動機
第一節矯浙派之弊
第二節衛常州派之緒
第三章白雨齋詞話之重要理論--沈鬱說
第一節沈鬱說之意義
第二節沈鬱之法
第三節沈鬱說之構成條件
第四節結語
第四章沈鬱說之實際運用
第一節泛論各時代之詞
第二節論唐五代之詞人
第三節論北宋詞人
第四節論南宋詞人
第五節論元明清詞人
附表所引詞人及作品統計表
第五章結論
第一節白雨齋詞話之優點
第二節白雨齋詞話之缺點
第三節綜合評論
附錄引用書目與篇目
|
2 |
漢書論贊研究陳靜, Chen, J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漢書之成書經過
第二節漢書之撰述動機
一、繼承父業,補史記之闕
二、有意尊漢,述大漢功德
三、顯名於世,成一家之言
第三節漢書論贊於漢書中之地位
第二章漢書論贊所顯示之思想
第一節漢書論贊之思想淵源
一、時代背景之影響
( 一 )儒學勃興
( 二 )經學昌盛
( 三 )陰陽五行學說流行
二、沿承前人之思想
( 一 )本之司馬遷
( 二 )本之父業
( 三 )本之劉向、劉歆
( 四 )本之揚雄
( 五 )從其他諸家之稅
第二節漢書論贊所顯示之思想
一、尊崇孔子
二、崇尚經書
三、仁愛思想
四、忠誠思想
五、五行思想
六、正統思想
七、因果報應
八、天命思想
第三章漢書論贊之內容分析
第一節寓語褒貶
一、屬於褒讚者
( 一 )讚天子治世
( 二 )褒賢臣循吏
( 三 )美烈士臣節
二、屬於貶斥者
( 一 )叫刺天子
( 二 )責諸侯
( 三 )斥姦佞
第二節增補軼事
一、補述世系
二、補繪人物
三、補記軼事
四、補述原由
第三節闡明去取
一、治行有功,則為之立傅
二、忠行可憫,則著錄其語
三、義行著明,則備論其語
四、切於世事,則為之表明
五、國之利害,則備論其事
六、欲釋世疑,則詳錄其事
七、事實未詳,則闕而不書
第四節昌言議論
第五節抒發感嘆
第四章漢書論贊之史觀
第一節論君道
一、德業
( 一 )仁義
( 二 )恭儉
( 三 )明斷
( 四 )納諫
二、禮樂
三、用人
( 一 )群力勝私智
( 二 )任仁賢,遠佞臣
( 三 )委任不疑
四、處親
五、御夷
第二節述臣節
一、忠誠
( 一 )履忠進言
( 二 )竭誠輔君
( 三 )奉法敬職
三、立身
( 一 )守節不阿
( 二 )慎於所習
( 三 )克己躬行
三、學識
四、功名
( 一 )戒驕矜
( 二 )功遂身退
( 三 )仕隱適時
五、君臣相得
第五章漢書論贊之文學分析
第一節兩漢之文學風氣
一、漢賊之勃興
二、詩歌之萌芽
三、諷諭之風尚
第二節漢書論贊之文章特色
一、裁密思靡,文多偶句
二、文辭華贍,藻飾靡麗
三、音節和諧,頓挫有致
四、好寫古體,多留古字
五,直錄古書,少有更改
六、詞有法度,句法嚴整
七、詞意蘊藉,彬彬儒稚
第三節漢書論贊之文學理論
一、文章區分於學術之外
二、著重文學之實用價值
三、文學作品須反映人生
第六章漢書史記論贊異同
一,漢書論贊刪省史記贊文者
( 一 )刪省虛字
( 二 )刪省複詞
( 三 )刪省冗語
二、漢書論贊更易史記贊文者
( 一 )改易文詞
( 二 )移易次第
三、漢書論贊增益史記贊文者
( 一 )隨文增贊
( 二 )增述己見
四、漢書另作論贊者
五、二書字異意同者
第七章結論
一、示班固思想
二、寓褒貶大義
三、補正文未備
四、示史筆態度
五、明篇什旨歸
六、立政治史觀
七、開駢文先河
八、存古代文字
九、見文學觀念
十、為歷史注解
附錄: 漢書史記重複篇章論贊對照表
參引書目
|
3 |
黃公度詩之研究嚴貴德, Yan, Gui-D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全一冊,字數近八萬字,分為六章。
第一章敘公度生平,第二章敘其時代背景,第三章論公度詩主題思想,又分
七節來探究,第四章論公度詩語言問題,探討公度詩之用語與節奏的特色,分七
節。第五章公度詩的結構分析,以結構殊詩為研究對象,第六章。各家對公度詩
的評論及結論。本論文研究詩為目的,所以重點放在公度詩本身而略論其生及時
代背景。
|
4 |
李義山詩意象之研究-以天文為探討對象朴柱邦, Pu, Zhu-B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文學為傳道的工具,文章必源於經典、文章以義理為先,文辭次之,散文最
本論文計一冊,約七萬字以上,其章節目次如左:
序。
第一章緒論:李義山生平述略,李義山詩之特徵,詮釋詩之意象一詞,概述
李義山對詩之意象之運用,研究之方法與步驟等共五節。
第二章李義山之詩中天之意象詮釋,導論,自然之文,概念之天,天之人格
化,天之神格化,其他,分析,結論等共八節。
第三章李義山詩中日之意象詮釋:導論,單言日者,日光,日之方向,四季
之日,日之典故,其他,分析,結論等共九節。
第四章李義山詩中月之意象詮釋:導論,月之空間意象,月之形態變化,月
之典故,分析,結論等共六節。
第五章李義山詩中星之意象詮釋:導論,星之統稱,星之單名,天河與七夕
神話,分析,結論等共六節。
第六章李義山詩中其他天文之意象舉例:導論,風,雲,雨,露霜雪,煙霧
霞虹霓,雷電,分析,結論等共八節。
第七章結論。 以上共七章四十二節。
本論文因限於篇幅,故只研究李義山詩中天文之意象,餘者容後擴充補足。
又本論文以科學方法處理,首先就李義山詩中之名詞分析歸類之,而後綜合
歸納得其旨意,則其名詞所代表之意象,明白可見。
|
5 |
況周頤蕙風詞話研究丁千惠, Zheng, Qian-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蕙風詞話一書,素受詞家名輩推許,究其論詞旨趣,乃間雜於零章散則中,
然蛇灰蚓線,自有理脈可尋,爰為排比歸納,構架系統,本篇論文主旨如是。
全篇分六章:
第一章簡介作者,分生平簡歷與性情學養二節,並附年譜簡表。
第二章探討著述之背景,分著述動機、成書經過與年代、其書版本與體例二節。
第三章探討其論詞之基本觀點,並溯厥源流,亦分二節。
第四章探討其創作論,分原理與方法二節,學詞之道亦見此章。
第五章探討其批評論,分批評之法與角度、歷代詞家述評二節。
第六章結論,述本書之特色,且略加批評。
共為一冊,計六萬字。
|
6 |
孟子趙注與朱注之比較研究顧健民, Gu, Jian-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因限於篇幅,故只研究李義山詩中天文之意象,餘者容後擴充補足。
本論文計壹冊,約八萬字,分四章,第一、二、三章均各分二節,第四章為
結論。
本論文乃將孟子歷來最重要之二注家,即漢代之趙歧與宋代之朱熹,就二家
注書由外在之體製與內在之內容加以分析比較,以求得二家之異同,一蘄出諸平
心,不敢妄為軒輊,蓋三家注皆有其特色,亦有其偏重,然均足以顯示二家所處
時代之學術風尚也。此似牽涉所謂「漢、宋之辨」,惟本論文並不強調此點,蓋
恐由成見而生偏心,由偏心而蔽真理也。
撰者切望經由二家之比較,吾人不將可知歷代孟子學發展之概況,尤蘄使吾
人經由比較分析,能更深入而正確的瞭解孟子,則亦撰者之微意也。
|
7 |
詩經中有關男女情感問題之探詩與分析鍾洪武, Zhong, Hong-W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書一冊,約六萬字,分上下二篇。上篇探討未婚男女之情感問題,計五章
。第一章相思之苦,第二章期會之情,第三章情海之變,第四章堅貞之愛,第五
章待嫁之心。下篇探討已婚夫婦之情感問題,計七章:第一章新婚之樂,第二章
佳偶之和,第三章征人之思,第四章閨婦之念,第五章怨婦之歎,第六章棄婦之
哀,第七章悼亡之痛。全書共收詩七十餘首,每首詩皆羅列詩序以下各家有關請
旨之異說,然後為之辯證疏通。既不墨守一家,亦不標新立異,總之,以融通合
理為要。再則就整首詩,分章敘其大旨,及寫作技巧,前人之說,能助吾等賞析
者,并錄不棄。至個人或有偶得,然以才疏識淺,所論必有謬誤失當處,倘祈博
雅君子有以教我也。
|
8 |
孔孟之道述義伍安娜, Wu, An-Nu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部分 緒論分兩章
第一章 「釋道」。證釋「道」字由本義引申至各義之情形以明道字意義之
遞演
第二章 論孟中之「道」。舉論孟書中具代表意義之道字詮釋之。
第二部分 本論「孔孟之道述義」分三章
第一章 「所用名詞之闡釋」闡明文中所用諸名詞之意義
第二章 「內聖」。此章與下章外王為全文重心,孔孟之道期於完成人間達
「厚生」之實,欲達厚生必須端正人之行為,而人之行為根源於其
心之意念,故本章即由內心之意念展開:
第一節「道德主體之建立」立仁義禮道德主體以見「應然之理」(仁)發
為萬善之行。
第二節「德性之沉穩」明人之所以不能彰顯其固有之德性者是因為私欲障
蔽之故。
第三節「德性之學之工夫」說種種修養工夫。
第四節「成德之進程」依工夫之淺深,而有種種人格境界,其極致為「聖
人」,乃最理想最圓滿者,此為個人之成就所謂「內聖」者是。
第三章 「外王」。孔孟之道不僅止於內聖「成己」還須「成物」自近以及
遠,以德化之,開物成務,利濟天下,此之謂外王而在孔孟,乃
經政治實現之,故此章分兩節,分述孔子孟子之政冶思想。
第三部分 結論。總結以上以作結束。
|
9 |
龔定菴學術思想研究張壽安, Zhang, Sho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學術隨世風而易。清乾嘉至道咸之際,在學術風氣上有一劇變。在此之前,即
吾人所謂乾嘉專門漢學,治經專尚考覈,所重是純學術的研究。在此之後,學風一
轉而至,治經重取大義以期經世,尤以今文公羊學的興起,流衍所至,儼然或為晚
清學術之主流。本文所探討之人物—龔定菴即生在此一關鍵,又兼有文字音韻之家
學,及常州今文公羊之師承,定菴是如何與一取舍貫通,並建一己之思想體系,而
為道咸以降開一風氣,是本論文探討之主題。
本文共分五章,首章述定菴生平及其思想背景。次章述定菴對乾嘉學的批評,
及己身治經態度的轉變。三章述定菴尊史思想要點,及其經史學貫通後所建立之經
世思想。四章述公羊學在定菴經世思想中所居之地位,及其公羊學在常州學的發展
上所居的地位。五章述定菴經世思想之貝體表現。尤以對專制君權的譏詆及經濟思
想最富時代精神。
|
10 |
殷代田獵研究黃慶聲, Huang, Qing-S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出土甲骨卜辭中關乎田獵者形式繁雜,本章節依數種文例為準,略予
分類,各別加以探討其特徵,並申述殷代田獵之要略。
第二章:大田之禮所以簡眾也,蒐武練軍之義,殷代田獵實已有,本章欲明其
詳,故就卜辭與實物之已經整理者申說之。
第三章:田者所以奉宗廟、供祭祀也,此義尤古,上辭確有明徵,由辭文方可
略知殷人田祀之對象、祭儀,本章亦逐一辨明之。
第四章:田獵上辭所見地名、乃研究殷代地理之要,唯邇來研究方法有別,其
成果亦自殊異,本章謹綜合諸家之異說,並稍論其得失,又就田獵地
理與性質之關係論說之。
|
Page generated in 0.012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