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事業單位勞動條件責任落實機制之探討 / A study on the Mechanism in Business Entity to Implement Labor Conditions Responsibility

陳宣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產業情勢的變遷、勞動力市場結構的劇烈變動、工作型態的多樣化,使得企業經營環境越來越嚴峻。而人民教育、生活水準的提升、社會觀念的轉變,讓企業經營者必須面對許多過去不曾有過的挑戰。近來傳統資本主義制度正面臨嚴苛的考驗,企業存在於社會上的正當性地位開始受到質疑,企業的成就被認為是以損害社會、環境等大眾利益所換來的,因此被要求擔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其中勞工權益的保障被視為事業單位落實社會責任的要務之一,落實勞動條件責任更成為事業單位務須重視、無法推拖的一項責任。 為回應此種轉變與挑戰、挽回大幅下跌的企業品牌價值與形象,部分事業單位開始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規劃內部的勞動條件相關政策,但卻不知道該從何處開始著手。因此本文以此為出發點,討論我國、中國以及日本之事業單位勞動條件責任落實機制。以較為系統性的方式認識並了解相關機制之運作,並探討運用這些機制來促進事業單位落實勞動條件責任之可能性以及潛在的問題,希望能夠幫助事業單位有效管理勞動條件相關事務,減少因未能妥善管理相關問題所帶來的不必要的損失與經營風險。 研究發現,本文所選定之勞工參與、企業社會責任行為準則以及自主管理制度等三大機制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促進事業單位落實勞動條件責任之效果。我國雖也有相關制度,但由於國人的認識不足再加上制度本身的缺陷,事業單位一般多未能善用此三大機制來管理內部勞動條件事務。因此本研究建議應嘗試於事業單位內建構一個「勞動條件管理系統」,妥善運用P-D-C-A與風險管理的理念,並結合前述三大機制管理事業單位內部的勞動條件事務,達到促進事業單位落實勞動條件責任之目的。同時為了增進前述三大機制在台灣之發展,相關法令及制度本身亦應依事業單位規模大小等不同變項適當地予以調整。

Page generated in 1.268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