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行政管理資訊系統的使用者滿足之研究 / The User Satisfaction of Public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丁麗雪, Ding, Li Sheu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人類歷史上第一台商業電腦的使用至今不過四十餘年的時間,而電腦所帶來的影響已深入人類生活的每一個層面之中。資訊科技─尤其是電腦,已成為未來世界變遷的主要力量之一。   目前政府正積極推展行政管理資訊系(簡稱PMIS)。在六年國家建設計劃之中,即預定投資七百億元來發展PMIS。如何讓這項龐大的投資發揮預期的功能是個值得關切的議題。   然而,過去政府在推展PMIS時,往往只重視軟硬體設備的採購和技術因素,很少注意到操作新設備的「人」。根據以往的文獻,造成資訊系統沒有效率的原因,大都屬於人員方面的因素。因此,宜從「人」的角度來探究PMIS施行的成效。Richard Nolan於1974年率先以使用者滿足來衡量系統的績效。不過,使用者滿足研究發展至今,因缺乏完整的理論架構以致研究結論紛歧,研究結果無法累積。在問卷設計方面,因為對「滿足」的內涵未有明確的定義,導致影響因素與滿足內涵混淆不清。   本文試從相關領域綜合整理與使用者滿足有關的理論。結果發現,需求理論、過程理論與消費理論都含有豐富的素材可供援用。例如,作者發現,從需求理論與消費理論的觀點便能清楚地劃分影響因素與滿足內涵。更多更豐富的素材還有待後續研究慢慢發掘。   根據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的回顧,本研究提出終端使用者滿足整合模式,並依此設計實證調查。結果發現,資訊系絡因素(資訊人員的經驗、專業能力、溝通能力、資訊需求分析、系統開發方式、系統整合)、組織內外在因素(使用者參與、高階主管的支持、教育訓練、政治因素、經濟因素、組織規模、施行PMIS的歷史)和使用者個人因素(年齡及人格特質)對使用者滿足均有顯著的影響。   本文的重點不在於研究發現,而在於從研究的過程中發現許多疑問,並試著提出一個終端使用者滿足的整合模型,作為後續研究思考的素材。

Page generated in 0.017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