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從君權探討《春秋繁露》與獨尊儒術之關係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unQiuFanLu and Confucianism overwhelming: An emperor's power perspective

康凱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以《春秋繁露》為主軸,透過比較「先秦儒學」與「黃老思想」兩大面向開展論述,圍繞著核心議題 —「君權」,希冀探究《春秋繁露》如何使獨尊儒術成為可能。《春秋繁露》代表著政治思想,「獨尊儒術」意味著現實政治,一方面,現實的政治迫使思想內涵的轉變,為了見容於統治者,不得不汲取他家的優點以為所用;另一方面,在政治思想的成功整合後,便影響了現實政治,改變了指導方針。 漢武帝即位後,政治上大一統時代已經來臨,由於漢承秦制,因此,不可避免地意味著專制政治的成形。然而,秦帝國的覆轍,使漢王朝不可能公開擁抱法家,但在政治權力不斷集中於君王的情形下,以「君上虛靜無為」為當時指導思想的黃老學漸漸地無法配合武帝對內對外的統治需要。儒學的政治思想是以君主作為政治運作的重心,而好有為、貴等差、明尊卑、力主尊王攘夷等論述,對於鞏固政權是極有幫助。然而,先秦儒學的部分思想內涵卻與君權存有潛在的緊張關係。 為了得君行道,董仲舒轉化了先秦儒學與君權有所衝突的部分,特別是關於「忠君」與「君臣關係」的主張,以期適應專制體制。而如此轉變的啟發,恰恰來自於黃老學的相關概念;《春秋繁露》一方面借用黃老轉化先秦儒學,另一方面吸收黃老而超越之,形成一個全新的思想體系。於是,儒家邁入了實然的政治殿堂,並定為一尊,影響了爾後兩千多年的帝制中國。
2

繼承與開創——論孔子弟子儒學發展的趨向與影響 / Inherit and Creat: On Confucius' Disciples'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ism

吳曉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孔子弟子」為研究對象,探討孔子之下第一批儒家從學者對於孔子之學的發展。主要藉由觀察孔子弟子的儒學發展,分析前人所謂「弟子分化」的關鍵點與整體趨向,並討論孔子弟子對於儒學、乃至先秦學術所造成的影響。除推證、釐清前人對於孔子弟子的相關論述,展現孔子弟子於儒學發展的重要作為以外,亦期能稍以增補戰國儒學傳承的線索。 全文共分五章:一、「緒論」,說明本研究形構的背景;二、「孔子弟子從學的背景與表現」,從社會背景、事行表現與從學情況三主題,觀察孔子弟子與孔子之教的連繫情況,並建立對於孔門從學者的具體認識;三、「孔子弟子儒學發展的趨向」,自政治參與、六藝之學以及德行之學三面向,討論孔子弟子儒學發展的情況,同時觀察其整體趨勢;四、「孔子弟子儒學發展的影響」,根據前章所得,分就儒學理論、儒學實踐、戰國學術三方面,說明孔子弟子儒學發展的影響。五、「結論」,總結本文研究成果與未來展望。相關資料整理,則另列於「附表」。

Page generated in 0.020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