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對不同關係對象的利他行為與利他動機-台灣與日本之比較─

木村敦, Kimura Atsus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相對於西方之個人行道德律,中日都被認為是屬於關係性道德律的文化。然而中日的關係性應有其本土性的差異。本研究先以開放性的問卷收集中日大學生對父、母、手足、朋友與同事等關係性對象在日常生活中做了那些利他的行為及做這些行為的理由。經濃縮後編成正式的量表,施測於335位台灣大學生與284個日本學生,結果發現,兩個文化之受試者對不同的對象,其利他行為與利他動機的因素結果異同互見。不管是甚麼對象,日本受試者的利他行為項目普遍地少於台灣受試者。就幾個具特殊涵義的因素項目做中日比較,發現台灣表現有規範性的利父母行為,日本若有規範性利他行為,其對象是朋友或同事而非家人。中日的利他都以「內團體之親」為主要的利他動機,但中國的內團體之親以血緣為中心,日本的內團體之親則以共享生活空間與經驗的互動者為對象,朋友與同事為優先順位。就總量來看,兩文化的受試者表現最多利他行為的對象均是朋友,而非家人。這應與本研究所觀測的是成本低的日常利他行為而非緊急情境的利他行為有關。朋友之間的日常利他行為可以說是人情性的利他行為,是維持友誼的必要條件。

Page generated in 0.019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