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燒山火和透天涼針刺手法的應用探究》黃寶靈, 14 June 2014 (has links)
研究背景:“燒山火”和“透天涼”是傳統補瀉手法中最經典的複式補瀉手法,自提出以來,後世醫家都有不少補充和發展,且古今大量文獻中都有大量記載,但缺乏全面系統性的總結。 研究目的:本研究從對文獻進行全面整理著手,在運用文獻系統分類歸納的基礎上,對燒山火和透天涼手法的起源、操作、影響因素、臨床運用及現代研究進展加以整理和研究,為針灸臨床應用服務。 研究方法及內容:對《黃帝內經》及其後世醫家和當代記載燒山火和透天涼針剌手法的著作及中國知網、維普數據庫大量文獻,應用文獻研究法,結合現代統計學方法,對燒山火和透天涼手法的起源、操作、影響因素、臨床運用及現代研究進展加以整理和研究。 研究結果: 1.追溯燒山火、透天涼手法的理論指導來源於《黃帝內經》,而到《金針賦》中名稱明確被記載。 2.操作上可見燒山火和透天涼手法是綜合呼吸、提插、撚轉、開闔、九六數的複式補瀉手法,且針剌分層有三層、二層和不分層三種觀點,古代以三層和二層操作居多,而現代則更推崇三層和不分層兩種。 3.使用頻率最高穴位共同點是其組織都有一定的深度,多是肌肉豐厚處,但也有選擇組織淺薄的腧穴。頻率最高的前五個穴位統計中燒山火針法為足三裡、三陰交、關元、曲池、腎兪;透天涼針法為曲池、足三裡、合穀、陽陵泉、大椎。 4.影響燒山火和透天涼針法成功的因素有治神、得氣、腧穴選擇及患者機體狀態。 5.臨床運用方面,燒山火針法用於治療虛寒證,有補虛散寒的作用;而透天涼針法用於治療實熱證,有瀉實退熱的作用。 結論:燒山火和透天涼針法的理論萌芽於《黃帝内經》,是在其理論指導下結合呼吸、撚轉、提插、開闔等多種單式補瀉手法發展而來的經典複式補瀉手法,而後歷經多位醫家的補充和發展,於《針灸大全•金針賦》明確提出。目前普遍的操作方法為將針剌俞穴均勻分為天、人、地三部,現代醫家也多採用此法:燒山火針法針刺分三層,自天部、人部逐漸進至地部,每部施以九陽之數,重插輕提,三進一退,然後從地部一次退至天部;透天涼針法則從天部一次進至地部,自地部、人部逐漸退至天部,在每部行以六陰之數,輕插重提,一進三退,兩者同時都配合呼吸、開闔等單式補瀉手法,使患者產生熱感或涼感,甚至循經感傳為標準。針法操作選穴則以組織都有一定深度的穴位為佳,多是肌肉豐厚處,但也有選擇組織淺薄的腧穴。燒山火針法用於治療虛寒證,有補虛散寒的作用;而透天涼針法用於治療實熱證,有瀉實退熱的作用。另外,現代研究表明燒山火和透天涼手法可使皮膚溫度不同程度的升高和降低;且燒山火手法具有熱補的作用,透天涼針法具有涼瀉作用;還進一步研究證明熱補針法具有非常顯著的鎮痛效應和鎮痛後效應,且對血液系統有良性調節作用。 關鍵詞:燒山火 透天涼 針剌手法 文獻 應用探究
|
Page generated in 0.018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