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二拍」勸懲書寫研究 / The Study of the Moral Narrations of Erpai

黃至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三言」、「二拍」經常並稱,被共同標舉為明代白話短篇小說的代表之作。然而統計現今的研究成果,將會發現「二拍」的專書研究相對於「三言」仍顯匱乏。我認為這是受限於過去對「二拍」藝術價值之貶低,致使相關研究至今仍多停留在人物類型的整理、故事種類的分析等基本的層面。 這樣的研究方式固然有其貢獻和價值,但是當我們欲進一步追索「二拍」在擬話本小說發展上的作用和存在意義,這些研究成果恐怕就無法提供完整的線索。肇因於此,「二拍」的研究仍屬必要。 從過去對「二拍」的相關評論,以及個人閱讀感受,都可以證明「二拍」最具特色之處在於它的勸懲文字。關於這一點,許多明清小說的研究者都已經針對此提出各自的觀察,然而這些研究的呈現仍停留在單篇期刊論文、或者整本論文的其中一個小章節,至今尚欠缺一個較為整體、詳細的觀察整理。 期望能藉由「二拍」勸懲書寫的研究,補充「二拍」專書討論之匱乏。除此之外,個人也抱持更大的企圖,我在閱讀「三言」、「二拍」時,發現兩者在敘事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別。這些差別在過往的研究中極少被關注、討論,希望能夠藉這個機會將「三言」、「二拍」的敘事差異講得更為明白,同時藉此了解擬話本小說的發展歷史。 本文採用敘事學的概念,關注敘事者話語之呈顯和故事情節之安排。通過比較、統計、整理、分析,找出文本和文本間的差異。以此歸納出擬話本小說的歷史衍變。「二拍」的勸懲內容有一個完整的框架、模式,最大的限制即「命定」的觀念。作者確立了「巧合」和「因果」共構的敘事模式,意圖兼顧「勸善」、「娛心」之兩面。據此闡述「安時處順」的道理。強調個人可以在自己合理的範圍內多行善事、具體實踐倫理道德,如此一來,或許會因此而有翻轉命運的機會。 「二拍」的勸懲書寫與過去的文本所呈顯之現象有密切關連性,凌濛初從傳統取材,轉出新的作法,因而導致擬話本小說充滿勸誡話語的特色。而從《六十家小說》、「三言」、「二拍」的生產原因和各自的差異,可以窺見通俗短篇小說如何通過模擬繼承之前作品的特色,又如何因為編創者想法之差異,而產生新的特徵。「二拍」對忠孝節義等傳統倫理之論述,有別於傳統文人之想法,而更貼近市井百姓之理解,是以論及「孝悌」、「貞節」之話語最多。尤其是對「義」的理解,與《水滸傳》稱頌梁山好漢的評論十分接近,所體現出的是對通俗受眾的迎合心理。 相信通過這些分析,足以理解「二拍」充斥勸懲書寫卻能夠暢銷的原因,並且知曉其在擬話本小說發展過程如何發揮承先啟後的作用。隨著明清小說之發展,這樣的過程也重複出現在後來的文本。例如晚於「二拍」出版的擬話本小說《型世言》,在出版形式就延續了「三言」、「二拍」的作法,並在主題上有所延伸和創新。礙於篇幅,本論文未能再對晚出之文本進行考察,釐清勸懲書寫在後來的作品有什麼樣的變化。期待本論文能對擬話本小說之研究提供新的視角,更能作為未來研究之基石。
2

勸懲與存史——《大唐新語》研究

蘇雯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世說新語》問世後,後世仿作者頗多,有「世說體」或「世說學」之稱,唐代劉肅所撰述的《大唐新語》一書,即被一般文學史視為其中的一員。本論文旨在深入研究《大唐新語》,論述書中所呈顯的特殊面貌,並不宜與一般的「世說體」小說等同觀之,並期許藉由深入的分析探討,還原該書應有的歷史定位與價值。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分四節:第一節說明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為此一論題的研究回顧,第三節說明研究範圍與方法,第四節概述全文的章節架構。第二章分兩節,探討《大唐新語》「分門隸事」的體制:第一節闡釋書中門目意涵,第二節藉由與《世說新語》、「世說體」小說門目的比較以突顯《大唐新語》門類所彰顯的意義。第三章分兩節,探索《大唐新語》創作背景與目的:第一節論述傳統史學精神與唐代史學發展,第二節勾勒作者劉肅時代的政治環境。第四章分三節,析論《大唐新語》所呈現的君臣群象:第一節分析帝王形象,第二節分析宰相形象,第三節分析地方官形象。第五章分兩節,探究《大唐新語》的敘事:第一節闡述史傳作品的敘事傳統,第二節分析在前述的承衍基礎下,作者劉肅的運用之巧。第六章結論:綜合上述章節,總結論述成果,試圖為《大唐新語》尋出適如其分的歷史定位與價值。 關鍵詞:大唐新語、劉肅、世說體、分門隸事、勸懲與存史

Page generated in 0.016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