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北宋黨爭對蘇轍文學創作的影響

李佩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的切入點在於黨爭與蘇轍文學創作間的關係。黨爭、蘇轍、文學作品,這三者間的關係,不只是單向式的黨爭刺激蘇轍,蘇轍將刺激後的反應轉化為文學形式,寫成詩歌或文章(即:黨爭→蘇轍→文學作品)。這三者間的影響關係有時會調換位置,例如,蘇轍藉由文學創作,影響黨爭的態勢(即:蘇轍→文學作品→黨爭),或者,文學作品激化黨爭,激烈的黨爭情勢波及蘇轍(即:文學作品→黨爭→蘇轍)。 在「黨爭→蘇轍→文學作品」這個最基本的關係式裡,首先要處理的是黨爭對蘇轍的影響,因此,本論文的第一部份題為「蘇轍與北宋黨爭」,章目之所以將「蘇轍」置於「北宋黨爭」之前,緣於北宋黨爭時久事繁,本論文難以一一道盡,因為只討論與蘇轍相關的事件,故題為「蘇轍與北宋黨爭」。 黨爭刺激蘇轍,蘇轍將接收的刺激轉化為文學創作,就形成了「黨爭→蘇轍→文學作品」這個關係式。但是文學作品畢竟是文學家的產物,除了消極的抒發,還可以積極的創造,因此,蘇轍意圖以文學創作為手段,評議政策、扭轉黨爭態勢,在這個意義上,「蘇轍→文學作品→黨爭」的關係式便成立了。在上述兩個關係式裡,蘇轍並非總是處於被動狀態,是以本論文的第二部份,題為「蘇轍文學的內涵與黨爭的互動」。內涵,概括了文學中難以分割的思想與情感。 本論文的第三個部份,題為「黨爭對蘇轍文學書寫形式的影響」。文學的內涵可以不受黨爭的威脅,只要表達方式夠含蓄,書寫形式牽涉的就是表達方式的問題。在毫無黨爭威脅的狀態下,表達方式可以極度自由,要使讀者一目了然,抑或感覺朦朧,全由作者決定。但是作品內涵若有招來文禍的可能(文學作品→黨爭→蘇轍),作者在表達方式上便不能無所顧忌。基於表達方式幾乎全然受制於黨爭態勢,故題為「黨爭對蘇轍文學書寫形式的影響」。

Page generated in 0.097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