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後冷戰時期北韓研發核武之意義與影響:1993─2003

歐陽文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3年年初與1994年北韓核武危機似有雷同之處,都是北韓打核武牌,迫使美國解決伊拉克問題,同時無暇兼顧東北亞地區,也是金正日慣用的戰爭邊緣(Brinkmanship)做法,利用研發大規模武器或從事作戰準備,要求直接談判,簽署「互不侵犯條約」,互相外交承認,以換取北韓停止發展核子武器計畫,從以獲得相關的經濟援助。隨著蘇聯政權解體,東歐各國和平落幕的局面並未擴散到東北亞地區,北韓趁著冷戰結束之際,大舉研發核武動作,對東北亞地區構成重大影響,也從孤立無援的弱國擠身成為談判大國。畢竟東北亞地區複雜的局勢與中東地區不同,周邊強權看法、主張亦不同,增加處理上的難度。 第一次北韓核武危機以來,透過日內瓦協議架構(Agreed Framework)和KEDO的運作,日本首相小泉還於2002年9月首度訪問北韓商談雙方建交事宜,使東北亞暫時獲得安全與穩定。然而,由於美國布希總統點名北韓為「邪惡軸心」,再加上美軍進攻伊拉克的行動,使平壤產生威脅感,深恐美國出兵發動第二次韓戰,因而利用美國集中精力對付伊拉克之際,重新啟動核電廠到試射飛彈,乘機以核武敲詐美國,並以威脅南韓和日本進行要挾,一時東北亞情勢有如三溫暖般急熱急冷,這也是北韓在第一次核武危機後,嘗到甜頭的代價,試圖在美國分身乏術之際,再來一次看看。朝鮮半島的穩定攸關東北亞地區安定,若以冷戰期間的思維考量,似圖以經濟制裁與圍堵政策欲想解決北韓問題,在金正日靈活的外交手段及戰爭邊緣的策略下,短期看到成果極為不易。北韓的問題不僅是核子問題,亦有生化武器、飛彈研發、武器輸出等嫌疑。因此,只要北韓的意圖不明朗,那麼,北韓的威脅對東北亞地區將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南韓、日本受限與美國訂定條約關係,無法發展長程飛彈,然北韓一再研發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及導彈飛彈,甚至還發射飛彈從日本領空飛越,普遍提醒日本、南韓民眾,國防事務應該要注意,提高警覺才是正確選擇,也激發東北亞各國對區域安全的重視。 美國正透過以軍事全球化的方式,進行全球性的軍事收編。這種以美國為主導,以軍事力量為工具,以全球為客體的軍事全球化,在打倒阿富汗的神學士政權與剷除伊拉克海珊政權達到頂峰。但遇到東北亞的北韓,美國的軍事力量便遇到挫折,原因在於東北亞的權力版圖太過於複雜,各方的勢力與利益均在其中,特別是北韓可能擁有核子武器,而美國也表示,美國可以同時進行兩場戰爭,短期間戰爭的恐怖陰影正籠罩著東北亞地區。現階段俄羅斯、中共、日本、南韓並不想與北韓之間有任何的衝突發生,因為維持區域內的穩定和平,才助於各國的經濟發展,若有任何的衝突或戰爭發生,對東北亞各國均會造成重大傷害。美國未嘗不是以經濟的角度,來看整個區域相關的情事,其實美國在東北亞利益與美國的國家利益幾乎完全相同,就保護美國本土不受武器攻擊而言,美國主要憂心的是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與飛彈漫無張法的擴散,在東北亞地區,擁有核武國家包括俄羅斯、中共、北韓在內,潛在的威脅是其他沒有核武國家錐心之痛。以北韓核武、導彈發展的現況,其投射技術與命中公算逐年都在進步,連美國本土也被受威脅,更加深東北亞各國的擔心。 南北韓與朝鮮半島周邊四強―美、日、中、俄,透過談判對話方式和平解決北韓核武危機,美國與東北亞各國對北韓核武問題各有不同看法與立場,要在短期內形成一致共識實非易事。關鍵的因素在於美國與北韓的態度,美國政府首要條件是強烈要求北韓放棄發展核武,不可擁有、不可輸出、接受嚴格的安全檢查,當北韓同意之後,再談關係正常化及經援之事。而北韓則要求美國先同意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保障北韓政權的安全後,在討論對北韓核武設施檢查問題,雙方針峰相對互不讓步,陷入僵局在所難免。美國布希總統曾表示,「如果北韓放棄核武發展計畫的話,美國會在多方框架下,向北韓提出書面安全保障提案」。這顯示中共人大委員長吳邦國、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凱利,這段時間來回穿梭於北京、平壤、漢城、東京,希望第二次六邊會談儘速能實施,然美國與北韓立場不同,尚需共同努力以赴。 總結來說,北韓慣用「戰爭邊緣」政策,步步均在險中求勝,但大都能為平壤獲取不少的政治及經濟利益。東北亞地區在冷戰結束10餘年後,仍處於不穩定的狀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本地區缺乏類似北約組織的集體防衛體系,及有效解決區域問題的多邊安全對話機制,六邊會談的重要宣示,不管其談判成果如何,在首創東北亞多邊安全對話的先例,與會各國若能把握契機,共同努力推動建立東北亞多邊安全對話的正式機制,和平解決北韓核武問題,必然較為樂觀。兩岸關係應著眼於「戰略性」、「結構性」層次的問題,尋求長期解決的方案。究竟應該定位為「國家對國家」之間,或「政府對政府」「政黨對政黨」等主體的競爭,這是存在兩岸各自內部之間一直有很大的爭議,也是雙方形成共同「國家利益」的重大障礙。在政治上,中華民國是民主法治國家,因此,當主流民意認為應該放棄戒急用忍政策,政府當局就應該改採務實可行的路線,擴大執政的合法性基礎(九二共識、新中間路線、四不加一個沒有、經發會共識、國統綱領)。經過分析中華民國的「國家利益」,兩岸未來的「統獨」立場,將取決於兩岸雙方能否有意識「共同利益」的真諦,尋求國家利益的「平行一致」?若然,兩岸關係發展方向將會持續和平落幕,最終邁向統一;否則,兩岸關係繼續長期「零和對抗」、「利益衝突」,臺海雙方終究不免一戰。

Page generated in 0.015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