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民主和平論

朱雪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主和平論」是一九七○、八○年代興起的理論,承續傳統自由國際主義學派強調國家的「民主體制」可以醫治國家間戰爭行為的理想。此學派以康德為起源,經過實證研究及理論的探索,發展出「民主國家之間互不打仗」的論點。康德最早提倡,共和自由體制的國家傾向愛好和平,應在國際社會建立共和國家聯盟,並加以擴展,使更多的國家成為共和國,以帶來國際和平。但是人類歷史紀錄卻顯示,民主國家其實與非民主國家一樣的好戰,歷史上許多戰爭民主國家皆有參與。如果「民主國家確實較愛好和平」是無法推翻的說法,就應進一步分析以了解,民主國家真的較愛好和平嗎?或在特定的條件下才愛好和平?一九七○、八○年代行為學派學者紛紛以歷史文獻紀錄資料進行統計學之實證研究,並提出結論:和平確實存在於民主與民主國家間,但是不會溢出擴及非民主國。「民主和平論」迅速發展出「區隔性和平」等理論架構,並引來許多批評,發生論爭。「民主和平論」雖然興起時間甚晚,但在外交實務領域上受到極大重視,主要是因為它符合美國的理想主義精神。以民主立國的世界超強美國深信,這世界上民主國家愈多,安全的保障就愈大,除了在冷戰期間以軍事結盟的方式保衛民主國家安全之外,並在冷戰結束後提出「擴大戰略」以推廣民主。對於「民主和平論」我們有必要加以注意與了解。

Page generated in 0.023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