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兩岸QFII制度與對股市的影響之比較研究

張煥政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兩岸先後實施了「合格外資機構投資者」(QFII)制度,外資在臺灣證券市場呼風喚雨,影響行情甚深,而在中國大陸證券市場外資的影響力正與日俱增,在2003年底,台灣的外資政策改為登記制,已幾近於完全開放,到2006年底為止,匯入投資台灣的QFII資金已達1303億美元,而中國大陸發出了52張合格外資機構業務許可證,49家外資取得了90.45億美元批准投資額度,已接近原定100億美元上限,市場殷殷呼籲再度擴容提高額度上限,大陸的外資政策未來將如 何發展,早實施此制度的台灣經驗可否為大陸指引新的方向呢? 本研究透過蒐集國內外相關QFII文獻資料,探討兩岸開放QFII的歷程與影響;歸納整理分析出重要開放項目與時點,進行兩岸QFII制度比較;解讀重要因素開放項目與時點之前後效果,推斷該因子未來再被列為考量進一步開放之可能因素,作為預測中國大陸未來可能開放的考量項目與時點,以利投資者掌握大陸證券市場、外匯市場等的政策開放可能的投資機會。 本研究可歸納出下列四項結論: 壹、台灣建立了具有特色的QFII制度,開放合格外資進入資本市場投資過程皆呈現有秩序、有步驟地漸進平穩發展,最後在2003年大陸實施此制度後,加速全面解除主要限制,成功地加速擴大了外資累計淨匯入投資資金。而開放至今歷程中,全體外資無畏台海導彈危機、亞洲金融風暴、SARS疫情衝擊,穩定台股行情,提昇投資人對證券市場信心;全體外資所持有股票占總市值比例逐年提高,參與上市櫃公司董事會,協助公司治理良性發展。在集中交易市場投資金額比重逐年提高,超越本國法人,散戶交易比重逐年下滑,改善了市場結構;成交值週轉率下降,讓市場穩定度逐漸提高;導入的長期投資理念,帶動了基本面理性投資,使本益比水準逐漸與國際主要股市拉近;參與國內期貨市場與借券交易,活絡了國內期貨及質借市場,在在都功不可沒,此外,外資的不斷加入,也提升了國內證券市場在國際上之知名度與地位,讓台灣資本市場更受國際機構肯定,同時也提高了持續投資台灣的意願。貳、中國大陸對合格外資的引進初期處處可見「摸著石頭過河」極為謹慎的試驗性質,這些可以從入門資格門檻、申請程序及投資監管政策上均較我國實施QFII制度初期來得嚴格。不過,在暫行過渡接近三年,同時更加確認台灣Q F I I全面放寬取得了正面成果後,大陸公佈了新的管理辦法,對合格外資的入門資格門檻大幅降低、修法為日後放寬規定預備彈性,在開放規模與時機上可以預見的將隨時可加大加快。現階段政策仍處「歡迎進來長期投資、加強監管」階段。 參、台灣自2001年起外資月匯入淨額與股市的波動關聯度更加明顯,2001年外資交易量超過7%超過國內法人交易比重,且巧合地當年外資持股總市值突破市場總市值的7%,未來中國大陸若繼續開放,外資交易量及外資持股總市值佔場總市值何時超過7%,將是對市場影響力重要的觀察點。 台股在連續下跌一季以上的指數及成交量抵相對波段低點月份及其相鄰月份,巧合地開放個別及全體投資額度上限頻率最高,可以推測指數及成交量的位置是開放外資政策的重要觀察因素之ㄧ,而最常用的工具是調高個別及全體投資額度上限。而中國大陸批准外資較大額度時機亦是在指數及成交量相對低檔時出現,由於政策性調控的批准金額呈現不規則鋸齒狀現象明顯,且時機大都出現在量縮至前波高峰量一半時出現,未來此現象可以繼續追蹤當量能再度縮為前波高峰量一半左右時是否再度批准放行較大的外資額度進入市場。 肆、外資當月匯出入淨額與新台幣匯率呈現明顯的正向波動,外資的操作頻率與匯出入金額已逐漸放大,未來對新台幣匯率的影響將愈來愈大。中國大陸目前實施嚴格的外匯管制且目前月獲批金額與累計批准額度仍小,短期之內,外資匯出風險不至對金融市場產生威脅,但「管理辦法」,已經加入了國家外匯管理局相當多的管理權限,也為未來的開放預先作了準備,相信未來匯率的因素仍會是中國大陸後續進一步開放外資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本研究另提出二項建議: 壹、對台灣的建議:台灣實施的QFII制度對於外資投資限制最終於2003年第四季開始除了特殊產業投資比例限制外,幾已完全開放,外資的操作頻率與匯出入金額已逐漸放大,對國內股匯市的影響正與日俱增,主管機關必須致力於改善基本面環境,讓外資更能長期安心持續投資台灣,對於可能突發的集體買賣股票、資金匯出入等重大影響因素,相關單位必須未雨綢繆,慎重考慮事先做好預警及危機處理的模擬掌控,並與國際與區域金融機構或組織,及早建立金融穩定合作機制,加強防範外資流動對股匯市造成鉅幅波動風險的危害。 貳、對於中國大陸的建議:已擁有的巨額的外匯存底準備作後盾、外資持股總市值相對股市總市值仍低、香港H股及紅籌股上巿公司總數加速增加競爭及在修法上已對外資持續開放和對投資及匯率嚴格監管有所準備的情況下,應該在申請程序、投資額度、資金匯出入、投資項目品種、衍生性避險金融工具、投資個股上限比例、投資帳戶資產、財務報告等規定上於適當時機大膽的加速放寬,以讓長期、穩定的外資繼續流入,達到促進資本市場發展、改善市場結構、提高市場效率、提高上市公司素質,甚至匯率自由化等期望的目標上創造積極的貢獻。

Page generated in 0.018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