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台灣有效保護率之測定--民國85與90年張萬得, Peter 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全球化的國際貿易往來中,一國對外輸出產品並自國外輸入成品或原料,必然會牽涉到採取課徵關稅或非關稅保護措施的課題,而有效保護就是指採取關稅或非關稅保護措施所引起產業附加價值(value-added)變動的情形,藉由有效保護率的觀察,即可明瞭一國各產業受保護的水準。
本論文係利用民國85與90年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有關資料,觀察分析關稅結構與非關稅保護措施對產業保護水準的影響變化。首先就有效保護率理論之意義、模型等文獻做整理分析;其次對相關實證文獻進行歸納整理,並收集整理非關稅保護的相關文獻,探討非關稅貿易障礙對於有效保護水準測定的影響。
在僅考慮課徵關稅情況下之有效保護率,與同時考慮關稅及非關稅貿易障礙情況下之有效保護率,本論文係依計算有效保護率之基本模型與修正模型,分別於第肆章及第伍章中實證測定,並將兩者測定結果於第陸章加以分析比較。在修正模型中,對於非關稅貿易障礙的考量是嘗試採行Hoekman(1995)對服務業的非關稅貿易障礙求出關稅等值所論述的方法,用於製造業產品之非關稅貿易障礙所隱含關稅等值的求取,將各產業所隱含相對非關稅貿易障礙程度予以估測,以之為基準求出調整後關稅稅率,再據以算得有效保護率。
最後,總結本研究分析結果,並對政府調整未來經濟產業及關稅結構提供初步的建議。
|
Page generated in 0.18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