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早期的發展(1922-1927)--兼論中國現代學術研究機構的興起

陳以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對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早期歷史(1922-1927)的探索,主是根據兩條主線進行討論。首先,國學門作為中國現代大學中最早成立的研究所,乃是北大學者把歐美研究機構的模式移植到中國來。它成立後,由於集中各種學術資源,提供學者進行學術交流的空間,使國學門成為當時學術研究的中心;並且透過學術期刊的發行,學者的研究成果亦得以迅速傳播。由此可見現代學術研究機構出現後,使學術發展的面貌出現巨大轉變。 其次,本文從國學門與「整理國故」運動的關係著眼,說明「整理國故」的口號不僅首先由北大師生提出,而且國學門的成立,正是為了實踐這一學術口號。從國學門中各學會的設立與期刊的發行,可知國學門學者的學術工作,是在民族意識的驅使下,致力在考古調查、方言調查、明清檔案的整理上,從事開拓性的工作;其中在歌謠徵集與風俗調查這些民俗研究方面,更成為國學門的主要發展方向。 在國學門同人的鼓吹下,中國學術界在20至30年代掀起一陣「整理國故」的熱潮;而國學門所開拓的學術研究新領域,也在20年代下半期,隨著同人的南下,把民俗研究的風氣擴展到南方去。不但如此,在國學門學者的影響下「整理國故」運動更走上了推動學術從傳統向現代轉化的路途,對此後的學術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Page generated in 0.023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