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台灣地區大學學雜費調漲對生育率的影響

洪文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地區在2002年時總生育率已降至1.33,而淨繁殖率為0.63,此種低於替代水準的生育率如果繼續下去,台灣地區的人口成長將於20-30年後,達成人口零成長並轉為負成長;生育率持續降低將造成人口老化,對國家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而影響生育率的因素很多,鑑於現代家庭在子女養育費用上的支出日益增加,尤以教育費用佔養育成本之比例最大,中低收入的家庭籌措教育費用的負擔,可能比生活開支更為沉重;尤其近年來政府廣開大學之門,但高等教育的經費並沒有比例的提升,因此不論公立或私立學校,從政府所得的補助相形減少;而大學學歷已成為基本的學位,可以預期未來幾乎每個人都會念大學,因此當大學學雜費調漲,將使父母養育子女成本增加,所以要思考是否因為養育成本的提高,而降低了生育子女的意願,使得台灣地區生育率年年下降。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在探討佔教育費用相當大比重的大學學雜費調漲,對台灣地區生育率的影響,並就其他影響台灣地區生育率的主要因素加以分析。以下為本論文之主要內容:第一章緒論,介紹本文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研究架構及研究限制。第二章文獻回顧,探討影響生育率因素的相關文獻,並就大學學雜費之文獻加以分別整理並予以說明。第三章,分析台灣地區生育率與大學學雜費調漲之變化;為了研究大學學雜費調漲對台灣地區生育率之影響,必須對近年來台灣地區生育率之變化及大學學雜費制度之變化作進一步之了解。第四章是研究方法,在本章中,將介紹本論文的資料來源、研究方法與實證模型及變數說明,以檢視大學學雜費調漲對台灣地區生育率的影響。第五章,就實證結果加以分析說明,第六章是本研究之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以1991年至2002年台灣地區23個縣市之追蹤資料為研究對象,經由固定效果模型的估計結果發現,大學學雜費對台灣地區生育率的影響有顯著的負相關;而其他影響台灣地區生育率的主要因素,如台灣地區各縣市家庭所得、失業率(尤以男性失業率為顯著)、婦女教育程度等均呈現顯著的負向影響,台灣地區嬰兒死亡率亦呈現負向影響但並不顯著,而婦女25 – 39歲年齡組群佔該縣市15歲以上婦女總人數比例,對台灣地區生育率的影響,呈現顯著的正向關係。 依本研究結果顯示,大學學學雜費是影響台灣地區生育率相當重要的因素,且教育學費與提升生育率皆屬於政府的政策,政府應該高度正視此問題並有所作為。至於控制其他因素後之地區特質效果,`顯示台灣地區之生育率,以東部地區為最高,南部地區最低;各縣市之特質效果則以新竹縣為最高、高雄市最低,可能與原住民比例、人口外移、城鄉差距或其他人文因素有關。因此,如何縮小城鄉差距,平衡人口分佈,使經濟均衡發展,也是值得政府思考與正視的問題。 關鍵詞:大學學雜費、生育率、固定效果模型、台灣地區

Page generated in 0.02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