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給付不能之研究—以自始給付不能為中心 / A study on impossibility of performance : focus on initial impossibility

曾彥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共分為5章,第1章為緒論,第5章為結論,而第2章到第4章則為論文主軸部分。 首先就論文架構安排上,因為通說認為自始不能適用於我國民法第246條之規定,依我國民法第246第1項前段可知,以不能之給付為契約標的者,其契約為無效。此一規定,由於無法充分保障債權人且違反私法自治,契約應儘量維持效力的看法,故備受學者所批評。是以,在現行法解釋論下,學說上有採比較法的方式,仿德國舊民法的規定,將自始不能區分為自始客觀不能和自始主觀不能,而認民法第246條僅適用於自始客觀不能,限縮民法第246條的範圍,以保障債權人的權益。本文亦贊同此一區分方式,故論文中會分別對自始主觀不能和自始客觀不能,分別在論文第2章和第3章,進行我國民法自始不能解釋論層次之討論。 在第2章主要是針對自始主觀不能進行討論。除了檢討構成要件外,在效果上,本文認為,有自始主觀不能的情形時,由於自始主觀不能概念之創設,主要是為了限縮民法第246條之不當立法,其法律效果其實和給付不能並無不同,換言之,契約仍有效,並且可直接適用於民法嗣後不能的規定(民法第225條、第226條、第266條、第267條)。 不過在適用嗣後不能的過程中,如何來解釋可歸責債務人事由(不可歸責債務人事由)之內涵?向來通說立基於過失責任原則下,認為民法第226條之可歸責債務人事由,指債務人就不履行有故意或過失而言。不過由於締約前債務人對給付之可能實現與否,並不負注意義務,既無注意義務,難謂債務人於訂約之前,有故意過失。從而以故意或過失作為可歸責事由的標準,並不適用於自始主觀不能的情況。 因此學說上有認以債務人是否於締約時知悉給付不能之事實,作為判斷之標準。不過若採此說,將造成在自始主觀不能和嗣後不能,判斷債務人可歸責事由之標準不相同,而無法整合自始主觀不能和嗣後不能。從而本文在此嘗試就債務不履行的可歸責事由重新進行建構,以國際交易之相關法規(PECL,PICC,CISG)和日本債權法改正試案作為借鏡,來闡釋我國民法第226條(第225條)的可歸責債務人(不可歸責債務人)事由內涵,以期能使自始主觀不能和嗣後不能,可以適用相同可歸責事由之標準。 在第3章,本文除了對於自始客觀不能之要件進行分析外,並希望透過解釋論的方式,儘量整合自始不能和嗣後不能。而若要使自始客觀不能亦能適用一般債務不履行之規範,主要之關鍵在於,契約必須有效。在此本文會從自始不能的理論基礎,締約上過失責任(告知義務違反),和外國學說上相對無效之見解,來重新掌握民法第246條之範圍,將其適用之機會再次加以限縮,形成即使有自始客觀不能的事實時,契約依然有有效之可能。 而第4章是站在立法論之層次,透過各國之立法例,來檢視我國現行法之缺失。首先是外國法制度的介紹,在此本文研究之切入點是,自始不能的契約效力,以及自始不能和嗣後不能如何整合之問題。再來是探討民法第246條和第247條刪除後,如何藉由外國法制度,重新建構我國自始不能的法律制度。最後本文認為,現行民法第246條和第247條無法充分保障債權人利益,乃是不當立法,日後修法時,宜改採自始不能,不影響契約有效性的見解;並且在自始不能時,若契約有效,直接適用嗣後不能的規定即可,相關內容將在本文第5章結論作論述。

Page generated in 0.016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