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宋高宗朝詩歌中家國意識之探討

黃夙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宋朝的歷史,以「靖康之難」為分界,將其分為南、北宋二代。高宗是南宋嗣統皇帝,肩負著承先啟後,延續宋室命脈的重責大任,素有「中興君主」之稱。在中興的世代中,凝聚家國意識是首要的課題,藉以生聚教訓;藉以救亡圖存。對文學的發展來說「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繫乎時序」,說明了「文變」與「世情」的關係,在宋高宗朝自然生成世變中的文學旋律。 在家國意識的界說上,包含了空間的觀念、倫理的定位與權利義務的關係等三方面。影響的因素則有,地理環境、政治環境與文化環境等,三者環環相扣,循環相因。 本論文收錄詩作六四二首,高宗朝詩人一一四位,相關詩歌的題材,概可分為政治社會、空間地域、民族文化等三類,各類詩歌中又分為若干子目,詳加探討。在作者方面,概略區分為時間分期、籍貫區分與政治態度等三個面向,對作者的生平事蹟、文學創作、藝術風格的轉變作進一步討論。 關於宋高宗朝詩歌中家國意識的意涵,綜論為「中原夢斷的痛苦」和「士不遇合的悲鳴」兩個主題。詩歌中的愛國精神以「捨生報國」與「忠君思想」為主;在詩壇上,呈現了「江西詩風丕變」與「遺民詩歌的先聲」的特色與影響。 有人稱「宋代是我們的鏡子」,以文學作品與時代精神相互驗證,感受先烈先賢犧牲奉獻的精神,體認文學中愛國的光芒。宋詩教人體會深刻,更值得吾人探索玩味,學習借鏡。

Page generated in 0.01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