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台灣山地行政的研究

侯燦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計分七章,凡十三萬餘言,其主旨在探討台灣山地行政之變遷與發展,並檢討其得失。經由歷史的回顧,以及與美國印第安人政策之比較,益以烏來個案之分析,顯示台灣山地行政,一般而言,已朝向三民主義扶助弱小民族之精神目標,以及國際勞工組織一九五七年「土著及部落人口公約」之政策規定邁進。惟台灣山地行政並非已臻完美,尚有頗多仍須檢討與改進之處,其要者,諸如自治條件之培養、經濟水準之提升、生活習性之再改造、社會福利措施之再增強等。 本論文內容大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敘述本論文的研究目的範圍與方法、山胞概況、以及山胞社會文化特質等。本論文的撰寫範圍,包括台灣光復前的山地行政沿革,以及光復後的政策大要,論文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教育衛生福利等方面。研究方法除依據文獻、參閱政府資料以作敘述分析外,又以台灣山地行政與美國印第安人政策作比較,並以台灣北部烏來鄉作個案研究,俾能更深入了解台灣山地行政之真相。 第二章「早期山地行政」,概述荷蘭佔據時期、西班牙佔據時期、明代、清代、以及日本佔據時期的山地行政。台灣早期山地行政的主要特徵是:1.視山胞為異族,以土牛、隘勇線等,加以隔離,2.外來入侵者荷、西、日等,以殖民主義立場,均以經濟利益為著眼,3.均利用土著長老頭目等士官,作統治工具,4.司法權秉之於統治者手中,5.經濟發展,除日本佔據後期外,均偏於消極性、零星發展,無益於山胞生活改善,6.統治者無法約束漢人之欺凌山胞,7.經手□社、□商、社商、通事、漢佃、業戶等,以獲取租稅利益,8.以專責機構或官吏處理山胞事務,9.承認山胞佔有區域內之土地權利,10.教化目的在使山胞認同於主流文化。 第三章「政治經濟政策」,論述台灣光復後山地行政體制之建立、扶植參政、山地管制、山地保留地措施、定耕農業及造林、道路水利工程及綜合開發、以及財稅措施等。台灣光復後山地政治政策,本三民主義種族平等原則,保障山胞政治地位,廢除頭目制度,建立山地行政體制,並扶植山胞參政,考用山地行政人才,使山胞自治自立;山地行政體制已由特殊化而一般化,而趨合理,山地鄉公所編制則引起頗多爭議,其編制不足、技術人員不足、公務員在職訓練欠缺,以及文化課、農林課之裁增等,均值得研究改進;山地管制已有放寬趨勢,但山胞文化衝擊問題,卻因應而生,值得注意。台灣山地經濟政策的推行,能多方著手,其目的在促使山胞早日與一般社會融和,而達平地化目標;山地保留地政策在保障山胞生計,但土地權登記、保留地耕用等,因山地鄉公所缺乏專業人員、以及山胞缺乏法律常識,故其成效不顯;農林生產由於耕田狹小、人力不足、部份山胞不勤奮、缺乏資金、以及生產經營缺乏企業化、利潤不多等,而有遲滯發展之情形,尚須突破;山地財政高度依賴上級政府補助,有待改進,可行之道為:廢除山胞免稅制度、整頓山胞保留地各項收益、以及加強公共造產等。 第四章「教育衛生福利政策」,論述台灣光復後,山地教育文化措施、衛生保健、社會福利措施、職業訓練與輔導、以及平地山胞、蘭嶼山胞之輔導措施。山地教育在取消特殊化的方針下,一切課程教材與平地教育無異,但由於文化因素的影響,使山胞學童對學校教育有不良適應現象,故山地教育的改進,應使課程教材增加彈性,其重點宜在增進山胞特有天賦的發展,謀生知能的培養,勤儉習慣之培養,並須兼重心理建設,使其對國家有信心,充分守法、高度公德心,創業與儲蓄觀念等。衛生保健工作以公共衛生的推動較具續效,特別是環境衛生整頓,以及疾病防治等工作,更具成果,但山地醫護人員仍有不足,影響山地衛生保健工作的推行。山地生活改進工作,以社會運動的方式推行,獲有一些成效,但社團組織功能未能充份發揮,經費、專業人員均有不足,有待增強。山地生活環境的改善,則因經費不足而無法澈底執行。職業輔導工作,執行仍未理想,受惠山胞不多,亦須改進。平地山胞、蘭嶼山胞的輔導,近年來政府已加重視,以對山地山胞輔導的成功經驗而言,此項工作的成效應可預期。 第五章「一個個案-烏來鄉」,實地調查烏來之政治、經濟、教育、社會福利等各方面的發展情形,以了解台灣山地行政的實作層面,是本章的目的。經過調查分析結果,烏來鄉鄉政之推行,以及山胞家戶生活改善情形等,均足以顯示,台灣山地行政政策之反映與落實,已具相當成效。 第六章「美國印第安人政策概述」,概述美國印第安人政策的發展、美國印第安事務局、以及保留工政策。印第安部族經濟是美國印第安人政策的特色,政府同意部族共同擁有土地及其資源,並以資金、技術協助各部族從事各種礦業開發,或觀光及工商業之發展。就業及訓練、社會服務、教育服務、健康服務等,花費政府龐大經費,其目的在促進印第安人的社會安全。 第七章「台灣山地行政的檢討與改進」,主要內容在透過台灣光復前後山地行政的比較、與美國印第安人政策比較、以及以發展的觀點看台灣山地行政等三方面的綜合檢視,以評價台灣現行山地行政,並提出改進芻議。檢討分析的指標有二:一則以三民主義對少數民族扶助保護的原則方針;次則以國際勞工組織「土著及部落人口公約」所宣示的原則。現行台灣山地行政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獲有相當成就,其要者有:1.台灣山地政策以扶植山胞為著眼,以促進山胞平地化而融合於台灣社會為目標,符合世界潮流趨向,2.視山胞為「同胞」,並扶植參政,使山胞政治地位提高,行政機構「一般化」,增進行政效能,山胞有充分參與行政決策的機會,使政策合理化,3.職業結構改變(非農業收入增加),生活水準提高,生活方式改進,教育程度提高,收支盈餘增加……顯示經濟發展獲致相當成果。4.由於經濟成長與發展,導致社會轉換,以及社會變遷,而有助於社會生活的改進。5.食、衣、住生活品質的大幅改進。但,現行台灣山地行政存在一些問題,其要者有:1.鄉公所缺乏專業或技術人才,以及行政人員之工作態度不如理想,均影響行政系統之效能,2.省縣山地行政決策之參與不足,3.山地鄉財政缺乏自主性,行政系統欠缺效能,有限參與決策等,使地方自治條件不足,4.土地利用不佳,農業生產落後,經濟利益受剝削,經濟觀念落後,5.經濟上未來的潛在問題:人才、資金、企業精神、以及貧富之求均,6.依賴人口眾多,職業結構變遷與職業訓練之不足,男性青年山胞結婚不易,現代生活適應問題等,7.醫療保健仍待加強,8.平地山胞、蘭嶼山胞有待加強輔導。 本章最後提出一些山地行政改進芻議,其要者為:1.強化行政系統能力:增專業人才、現職行政人員在職訓練,2.擴大決策參與:健全現有參與管道、各級山地行政組織安置有才幹山胞,3.地方自治條件之加強:財政自主、決策參與、行政系統功能之強化,4.加強土地利用:變更地目調整用途,擴大耕地規模,水文土質調查,5.低利長期貸款,技術提供,設小型加工區,鼓勵工商業及觀光事業,7.就業訓練與安置,貧戶救濟,強化山胞生活輔導中心功能,貸款整建住屋,8.加強社會教育,學校教育課程彈性化,9.增加醫護人員,充實醫藥設備,10.加強基層建設。 台灣光復後的山地行政,在政治上已朝民主、自治、融和的目標邁進;經濟上正繼續發展之中;社會文化方面,已朝向異質化、世俗化、個人化。凡此均有助於平地化目標的達成。惟山地政策之成功,仍有待針對現存問題作不斷的檢討改進。

Page generated in 0.023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