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幼稚園教師科學圖畫書導讀歷程之研究

楊淇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幼稚園教師對於科學圖畫書的看法、科學圖畫書之導讀歷程、以及導讀對於幼兒科學圖畫書閱讀行為之影響。研究對象包括四名任教於國小附幼之合格教師,及十二名幼兒,乃是經由幼教系、幼保系教授推薦在科學活動或閱讀教學為人稱讚之幼教老師,從中徵求四位教師同意,成為本研究之研究對象。並請該教師挑選該班3名五足歲幼兒(語言能力表達較佳者)成為教師導讀科學圖畫書之幼兒研究對象。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訪談及觀察法,分三階段進行:(1)以自編「幼教老師對於科學圖畫書的看法及運用現況之調查問卷」為工具,蒐集教師對科學圖畫書的看法及運用科學圖畫書的情況,並以五本科學圖畫書為工具,請教師對科學圖畫書進行簡短評析,並訪談教師對科學圖畫書之教學目標及其他相關意見;(2)以《十顆種子》及《毛毛蟲會變漂亮嗎?》作為教師導讀的科學圖畫書,並實地進入幼教現場觀察和拍攝教師導讀的過程;(3)在教師導讀前和導讀後,均以一對一方式請幼兒閱讀故事,記錄幼兒導讀前後閱讀圖畫書之歷程,並詢問一些問題以了解對該圖畫書的詮釋與理解。 研究結果發現四位教師對於科學圖畫書之看法,包括定義、科學圖畫書的元素、導讀難易程度、選擇考量因素、教學目標和導讀困難等均十分相似,即使個人喜好不同,但仍能以幼兒需求為出發點,思考科學圖畫書應該具有的面貌。文中以《十顆種子》、《毛毛蟲會變漂亮嗎?》的導讀歷程為例,分析比較四位教師導讀歷程,以及四組幼兒在導讀前後之閱讀理解,以及影響導讀歷程之因素之探討。根據研究發現,本文最後提出若干建議供科學圖畫書作者、教師、以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Page generat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