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陽明山管理局組織與地位之研究張枝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政府組織本無定型,亦非一成不變,惟以達成組織目的為有效,中央政制如此,地方制度又何獨不然。由是以見組織之有效與否,端視其組織目標之能否有效達成以為斷。有效的政府組織,常能順利完成其政府目的。組織之不能或無法有效達成其目的者,此時組織之適應性與手段性作用,必已產生停滯或障礙的反效用。換言之,此既存之組織,已不合於人民與時代的要求,倘不及時作適度的調整或謀求適當的診治與解決,則必引起磨擦、衝突、浪費與無效率。最後,終必導致組織本身崩潰,損及於人民權益與社會利益。
筆者於陽明山管理局工作多年,每感於該局組織結構與功能之殊異。舉凡上下隸屬關係,職務分工,權責配屬,權力運用,以及負責對象與方式等,均與一般縣市地方政府組織不同。於工作進程中,常產生停滯、混亂、矛盾、磨擦與衝突。尤其自治北市改制,陽明山管理局改隸於台北市後,此一組織缺失,已完全暴露。於是府局之間齷齪迭起,爭論不休。各以自是而非他,各挾理由相攻擊。合作既已成問題,效率便莫由談起。由而引起人民關切,社會觸目,於是改革存廢之論,爭持不已。筆者工作於管理局,生活於管理局,對組織功能活動,及其所產生之影響,瞭解最深,觀察最切。基於對組織之情感,對國家社會之責任,摒除個人利害得失,本知無不言之態度,提供個人觀點,及解決辦法,期獲愚者千慮之得。本文研究動機,既產生於此。
本文研究範圍,專以陽明山管理局組織與功能,及其功能運作所產生的影響,尤以府局間之關係,為主要討論重點。研究重點既在功能的實際運作,因而本文所採研究方法,重在動態研究,著重在行政情勢不的各人活動或行為,作動態的(Dynamic)及功能的(Functional)研究與分析。藉以明瞭個人在制度中的行為動機與歷程,及其行為所產生之影響。不在專以說明制度本身的權力關係,及其所生之影響。由於強調動態研究與功能分析,故特別注意於直接資料及事實的搜集與的分析,重視經驗及實際行為的體認與實證,俾於客觀事象中,求緒論,得原則。本文第三、第四、及第五各章,即本此原則分別於組織與職掌、地位及府會關係等各方面,以論述之。
惟察一項制度,必有其發生原因,與成長過程。換言之,它不能離開文化價值關係,而獨立存在。因之,欲瞭然於陽明山管理局創設之遠因,則不能不從文化思想,與政治傳統方面,略予概述。鑑往察來,援古御今,尚不至為當今制度所迷惑。本文第二章內陽明山管理局設置之原因,即本斯意,特加論述。
特別區組織,在我國地方制度中雖不普遍,惟以前也不乏其例,如盧山管理局等即著例。為秀視陽明山管理局之特性,與我國其他主要管理局特別區比較觀察,誠有必要。復以特別區組織於美國地方制度中佔有重要地位,它之能迅速發展,大有削弱其他地方政府型態趨勢者,正因為特別區組織與功能,能靈活適應於人民與時代之要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與之比較,自能多所發見,可供借鑑之處。此本文第六章之所由來也。
至於本文最後一章,係就組織,人事與地位等各方面,提出個人觀點與意見,特別在組織方面,強調特別區特性之維持;於人事方面,重視機關首長之遴選,藉供今後改過之參考,以作為本文之結論。
本文於研究期間,蒙張師明誠、羅師孟浩、江師炳倫之誨教薰陶,啟發激勵;承唐師振楚賜介,往國史館閱覽檔案,所獲甚豐,對本文之寫作,裨益良多;承業師傅教授宗懋懇切指導與匡正,教誨諄諄,鼓勵再三,方底於成,衷心感激,謹此致謝。惟筆者才學淺疏,資質拙愚,且涉獵不廣,謬誤疏漏,缺失之處,所在必多,敬祈師長先進,有以教之,以匡不逮,則幸甚矣!
|
Page generated in 0.306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