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尼采早期的藝術哲學:《悲劇的誕生》的一個詮釋 / Nietzsche's Philosophy of Art in The Birth of Tragedy

劉佳奇, Liu, Chia C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尼采認為藝術的來源是自然中的兩種藝術衝動:戴奧尼索斯式的與阿波羅式的衝動。戴奧尼索斯式藝術是在生命原始的衝動所造成的「過度」中,沈浸在迷醉與狂喜的出神忘我狀態,是充滿力量的宇宙生機的流現。阿波羅式的藝術則提供一種夢幻似的美麗外觀,以幻象的形式遮掩生命本質的恐怖。而希臘悲劇可以作為藝術精神的最完美呈現的理由,就在於它結合了這兩種衝動。悲劇結合了藝術衝動的兩種積極力量,也就是變形(transfiguration)和超越(overcoming);而悲劇的作用則在於提供尼采所謂的「形而上的安慰」。藝術不只是以美的形象掩蓋住生命令人畏懼的真實面貌,它更透過變形的作用來超越現實的恐怖,以美的形式展現自然豐沛的力量。因此,藝術指出了一種積極的面向:生命中的美學創造力使得人的生存儘管是充滿悲苦,但卻不是沒有價值而必須被否定的。生命的價值由藝術來支持,藝術的優劣也由它表現的生命力來評斷了。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呈出的藝術觀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尼采放棄以主/客觀作為評判藝術品好壞的標準。他重新定義主觀是一種主體自我與自然融合的表現,這種主體才能分受自然源源不絕的創造生機,因而能表現出普遍性。   (2)藝術與生命的緊密連結使尼采反對以認知的態度看待藝術。蘇格拉底式的認知態度即是因為對生命的無知而產生不恰當的了解,也僵化藝術的創作力。   (3)自然孕育了創造與破壞兩種力量,為了吸納創造力,藝術同時也把醜放入它的表現內容裡,豐富了藝術的內涵。尼采並不像當時大部分美學家,把對藝術的討論局限在對美感的分析,但他也並未因此就認為藝術缺少美的形式還可以是藝術。   (4)以美的態度面對人生,說明生存的價值。這種態度不是把生命當成一種對象來欣賞,而是投注其中的創造精神;這是以創作者為中心的美學態度。生命價值就是建基在人對生存的苦痛不斷的超越,藝術一方面作為生命合理化的理由,同時自然的豐富創造力也使得藝術更形深刻。

Page generated in 0.024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