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青少年心理分離意義之探討 / Psychological separation of adolescences

呂麗雪, Lue, Li-Shear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目的是對心理分離概念作更健康的界定。 本研究所界定之心理分離是指,個體在覺得自己具有不依賴父母的行動能力下,又覺得自己的內心處於平和的狀態.心理分離包含兩個向度:1.自我負責的能力.指的是面臨自我負責發展課題(如獨立思考,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指引,計劃未來,做決定)時,對自我能力肯定以及願意自我負責的程度;亦即,在具備功能獨立方面的能力時,在心理上又是歡喜的.2.情感需求平衡的能力.指的是在個別化課題中,依附關係可能面臨變化時,個體在與父母的關係中情感需求能獲得平衡的程度.而本研究的研究假設為,在自我負責能力以及情感需求平衡能力兩向度,表現皆好的個體在適應上,會比一個向度好但另一向度差,以及兩向度皆差的個體好。 本研究以高中,高職,五專生共395位為對象進行研究.經填答本研究自編之心理分離量表以及青少年鬱卒量表,自尊量表,生涯決定量表,偏差行為量表,自我概念量表後,獲致以下的結果: 心理分離量表抽取出四個因素與適應之關係,會因性別而有所不同.整體而言所獲得的結論是,所獲得的每一個因素對適應有不同的預測力,在心理分離概念中各代表不同的意義,也因此心理分離的兩個向度具有不同的適應意義。 對男性青少年而言,心理分離能力與整體鬱卒程度,自尊,生涯決定,自我概念,社交能力成正相關,與整體偏差行為成負相關;與不良行為,虞犯行為,犯罪行為成負相關,但相關不顯著。 對女性青少年而言,心理分離能力與整體鬱卒程度,自尊,生涯決定,自我概念,社交能力成正相關,與整體偏差行為,虞犯行為成負相關.與不良行為,犯罪行為成負相關,但相關不顯著。 經過分組,在自尊,自我概念,社交能力方面,心理分離組的表現比組二(自我負責能力低*情感需求平衡能力高),組三(自我負責能力高*情感需求平衡能力低),組四(自我負責能力低*情感需求平衡能力低)的表現皆好;在整體鬱卒方面,心理分離組與組二沒有差別,比組三,組四好.在生涯決定上,心理分離組的表現與組三沒有差別,比組二,組四好.在偏差行為方面,心理分離組與另三組沒有差別。 整體而言,本研究所修訂之心理分離概念是青少年適應的良好預測指標。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一些本研究的供獻,並根據本研究的限制,提出未來進一步的研究方向。

Page generated in 0.035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