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之公益行銷合作經驗分析-以早產兒基金會為例 / On the cooperative philanthropic marketing between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and enterprises -a case study of the premature baby foundation of Taiwan賴惠珍, Lai , Huei Jen Esther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二十幾年來,台灣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等等因著社會快速變遷與發展,社會問題隨之層出不窮,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而呈現出M型社會。很多非營利組織為因應各種社會需求而設立,以緩解或解決社會問題。為滿足需求與發展,非營利組織更需藉著營利組織之管理及行銷的觀念並善加運作,並以有效的策略規劃服務方案使能充分達成組織的使命,這已成為每個機構思考其生存發展、實務運作時的重要課題。
企業為求生存,也需要行銷,其為了回饋社會、公益形象、節稅、提高員工向心力或情感之連結等等因素而與非營利機構合作。基金會為了永續經營,需要募款,藉由與企業合作,進行募款活動的過程,推展提昇其知名度,也將其服務輸出。因此,透過活動產生有賬面價格、廣告效果、後續效應等等。此外企業在其考量與基金會合作時,會因其產品、目標消費者、行銷費之預算、組織內部因素如領導者會經理人之偏好等等因素作決策。而基金會也會因著其發展階段不同而有與企業採不同合作模式。
因著環境因素、企業經營競爭,加上非營利機構日益增多,企業選擇合作單位選擇性越高,對非營利機構更具挑戰。企業是將本身所生產的產品或所提供的勞務,在市場上進行交易以賺取營收,而非營利組織則大部分需要依賴外界無償的捐助,以獲得營運所須之財力與物力。研究者在實務工作過程中,深覺有些值得探究之議題如:非營利組織如何獲取企業支持,以永續經營?在眾多非營利組織當中,企業選擇捐助對象,與非營利合作的標準為何?企業在進行公益贊助時,其組織之考慮因素是什麼?企業領導人在決定參與公益活動前,其所評估項目是什麼?這也可以幫助非營利機構在和企業對話時參考。此外,非營利組織在與企業合作募款時,如何能維持權力之平衡?在維持組織的使命、理念與風格與面對募款之壓力時,可以有多少妥協?
本論文研究的目的是非營利組織如何在互利的基礎下與外界交換資源,「互利」的共識是在「談判」與「妥協」的過程,因此,如何建構一個機制、一個理論知識,以幫助非營利組織在進行資源取得時有所依循,特別是在與企業合作時,非營利組織應即時了解自己組織的生命階段,發展方向之外,對於組織之管理及策略議題、未來努力發展策略也充分準備,如此才能掌握機構生存的大環境的動脈。
本研究採質化研究深入分析研究者所在職場,探討多年來基金會與多家企業合作模式,並分析其中之異同,在脈絡中整理出對非營利組織以及企業在合作執行公益行銷時的建議。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公益行銷時,首要是需符合基金會宗旨之有效服務方案。因此,策略規劃應納入非營利組織一個持續的管理工作,不管主動找企業或是被動企業來尋求合作計畫,都能夠隨時示出機構之需求,並事實的影響或是吸引企業,提高其與基金會合作意願。此外,基金會若平常有所準備,就能及時與企業一同討論出公益行銷之模式。基金會在策略規劃循環當中,應採適當語言,以利於與企業溝通,如此才能借力使力,集結各方資源(如企業),以期不中斷的回應社會需求及自身使命達成之整體效能。
|
2 |
極早期早產兒生命權之探討 / The discussion of the right to life-focus on extreme preterm infants陳建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目的
(1). 將針對世界各國相關規範下,早產兒之法律地位進行探討,以釐清現行我國規範對於早產兒法律地位所持之立場。
(2). 促進我國法界前輩更了解照顧早產兒,特別是極早期早產兒所遭遇的醫學倫理困境,能制定更清楚明確的有關極早期早產兒救治的相關法律或更貼切的法律實務判例或見解。
二、研究方法
(1). 文獻探討法,為了解分析照顧早產兒之醫學倫理困境,閱讀中外學者之研究報告、論著等文獻,加以探討。
(2). 歷史比較研究法,蒐集東西方歷史文獻嬰兒生命權利關係之演變資料加以分析;並且比較探討大陸法系及英美法系諸國對相關之早產兒生命權利相關醫學倫理規範及法律規定。
三、研究內容
(1). 早產兒倂發症、後遺症及存活率之情況
(2). 東西方嬰兒生命權利關係之演變史
(3). 照顧早產兒之醫護人員及早產兒家長的困境研究
(4). 國內生命權相關法律規定及醫療法規之分析
(5). 國內外極早期早產兒生命權相關醫學倫理規範及法律規定之分析比較
(6). 更適切之早產兒生命權利法律見解之提出
四、研究結果
經由本研究,基本上理解各國對早產兒生命的尊嚴及生命決定權的醫學倫理規範、法律規定及理論構成,同時也希望藉由此研究能讓政府、社會、法界及醫界對於早產兒生命權利及所遭遇的醫學倫理困境更加重視,我國能制定更清楚明確的有關極早期早產兒救治的相關法律或更貼切的法律實務判例或見解。 / As article 3 of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prescribes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life, liberty and security of person.”, the right to life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human right. However, 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 (20 to 23 weeks of gestation) are infants of borderline viability. They are at greater risk for mortality and severe disability. Who can surrogate to make decisions about resuscitation with intensive care or palliative care for them in terms of their best interests? It is a dilemma. There is a potential conflict between palliative care and the general medical duty to save life. It presents complex medical, legal, ethical and social issues for their parents and the health professionals. Until now, it is still out ruled legally in Taiwa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ight to life of extreme prematurity. We will discuss different insights about the right to life of infant from history, culture, society and religion in the world, and analyze guidelines and legal regim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Based on that, we can get objective solutions to the right to life of extreme prematurity in Taiwan, as an aid for parents in making ethical and legally based decisions.
|
Page generated in 0.01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