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十七、十八世紀朝鮮中國觀的演變 / The Shift of Choson's Perceptions of China Between the 1600s and the 1700s

黃惠琴, Hwang, Hui Ch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旨在探討十七世紀朝鮮極端排斥「夷狄」清朝,但十八世紀中葉,卻又提倡「北學中國(清朝)」運動之兩極態度的思想演變。全文除前言與結論外,計分四章八節,共約九萬餘言。第一章朝鮮傳統的中國觀。第一節以朝鮮之前的慕華思想,與高麗對契丹、女真和蒙古的夷狄觀為中心,說明十七世紀前,朝鮮傳統對外的華夷思想與認識;第二節以中韓源遠流長的歷史關係,分新羅前、高麗與朝鮮前期三階段,探討此一華夷意識的作用與功能。第二章事大意識的轉變。第一節以朱子學(性理學)在朝鮮社會之發展與深化為重點,討論朝鮮社會現實與理論思考分離現象,影響對外政策的情形;第二節以朝鮮的北伐意識與尊周義理論等問題,論述朝鮮提倡北伐運動失敗後,轉為倡論尊周義理論與朝鮮中華思想等反清活動。第三章康雍乾時期的中國觀。第一節由清朝皇帝、國運、民族關係、索賄貪贓、衣冠服飾等,討論燕行使者的中國(清朝)觀;第二節由社會繁盛、利用厚生技術、學術文化等各項觀感與體驗,探討北學派的中國(清朝)認識。第四章北學思想及其華夷觀。第一節說明北學興起之背景,並以洪大容、朴趾源、朴齊家為中心,論述北學其以中國經驗,大力提倡效法清人改進技術的利用厚生論思想;第二節論述觀遊中國回還後的洪大容從傳統華夷觀,修正至強調世界各國平等,以及朴趾源與朴齊家二人,主張將中國區分為政治屬清,文化屬華的二元論華夷觀主張。
2

治道合一的危機:呂留良《四書講義》對清初儒學的衝擊 / The Impact of Lu Liou-liang’s Handouts of the Four Books ("Shisu jiangyi") toward the Zhu-zi Study in the Early Ch'ing Dynasty

劉欣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治道合一的危機」為主要切入點,試圖重新開發呂留良思想在清初的地位與重要性。所謂「治道合一」,指的是清朝統治初期,康熙所帶出的治統與道統合一的現象,而危機的呈現,則來自於雍正時期,由呂留良思想與其著作《四書講義》間接引發的曾靜案,以「華夷論」與「正統論」所帶出的清廷統治合法性的問題,以及其後牽連而出的種種政治與學術的問題。   為了恰當地回應此問題,本文首先梳理呂留良的儒學思想與清初思想「由王反朱」的現象,了解清初朱子學復興下,以朱子學為官學的清廷與以「尊朱闢王」為主要思想核心的呂留良其實有著一致的理論走向,但呂氏思想卻在曾靜案後遭受到清廷的打擊,同樣的朱子學框架,其下卻呈現了兩個不同的理論體系,這樣的情況便導向了本文第三章的問題,即是探討《四書講義》、《大義覺迷錄》與《駁四書講義》三本著作的核心理論之間的差異。   作為反對方的清廷,一方面透過《大義覺迷錄》申明其政權合法性,經由援引儒家思想,將南宋以來重視以血緣、種族為判準的正統論述,轉回以儒家道德為主的觀點,由此建立清朝的政權合法性,迴避滿清外族身分所帶來的疑義;而另一方面,則是在政權合法性之外,經由朱軾等人奉諭所做的《駁四書講義》將目光落在論述政權合法與否的根源思想:儒家思想之上,試圖架空同樣以朱子學為尊的《四書講義》,藉由引入理學式的性命辯駁,將呂留良的朱子學推到異端的一方。   《駁四書講義》在理學的大框架下,與《四書講義》進行心性問題的辯駁,這個看似純為儒學內部理論爭議的現象,卻因為《駁四書講義》身兼學術與政治的特殊性質而引人注意,這也便是第四章所關心的問題:《四書講義》與《駁四書講義》的差異之間,其實反映了清代官方在「治道合一」的前提下,綰合政治與學術的策略。   而透過追問《四書講義》與《駁四書講義》的差異意義,本文看到了在治統與道統的緊張關係下所產生的「危機」,在此危機中,《四書講義》與《駁四書講義》兩者的理論差異便象徵了「治道合一」的內在緊張,而呂留良《四書講義》的意義,便是在清廷以治統合併道統的統治策略下,仍然高舉著朱子學中的道統精神,保有儒學批判意義的重要作品。

Page generated in 0.014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