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段安節樂府雜錄箋訂

洪惟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作者生平與版本 樂府雜錄一卷,唐安節撰。安節,臨淄人,唐初名將段志玄之後,新唐書段志玄傳末附有略傳,云:「安節,乾寧中為國子司業。善樂律,能度曲。」四庫全書提要引南楚新聞曰:『安節,臨淄人,宰相文昌之孫,太常少卿成式之子,溫庭筠之*也。』故知其於樂,蓋有所自。 書中稱李儼為僖宗,又其序文末已自署「朝議大夫守國子司業上柱國」,則其成書當在昭宗乾寧元年(西元八九四年)以後,此時距李唐之亡僅十有二年耳。 本書現存之版本有下列數種: (一)類說卷十六所收本。此本已經編者刪節,詞句多有壓縮改動。 (二)明鈔說郛卷第三內談壘所收本。亦係刪節本,詞句亦有壓縮改動。談壘,題「宋闕名撰」。 民國五十二在,台灣新興書局有明鈔說郛影本問世。 (三)重校說郛卷第一百所收本 (四)古今說海說纂部雜纂所收本。台灣有影本問世。 (五)古今逸史逸志所收本。民國二十六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有明刻本古今逸史出版,民國五十八年台灣商務印書館再版。 (六)續百川學海癸集所收本。台灣有影本。 (七)五朝小說大觀唐人百家小說瑣記家所收本。 (八)學海類編集餘三、文詞部分所收本。學海類編,清曹溶編,陶越增刪。有清道光十一年(西元一八三一年)六安晃民活字本,民國九年上海涵芬樓景印本。台灣文源書局有影本。(民國五十三年出版,此本或據上海涵芬樓本影印。 (九)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雜技之屬所收本。 (十)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所收本。古今圖書集成今易見者有上海中華書局景本,台灣文星書店景本。 (十一)墨海金壺子部所收本。墨海金壺,清張海鵬編。有嘉慶二十二年(西元一八二七年)昭曠閣原刻本,民國十年上海博古齊景印本。台灣文友譽局民國五十八年又據博古齊本景印。 (十二)守山閣叢書子部所收本。此本經清錢熙祚詳加校勘,並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一篇,及錢氏跋一篇。 守山閣叢書,清熙祥綱,道光二十四年(西元一八四四年)金山錢氏用墨海金壺刊版重編增刊。 (十三)唐人說薈卷十一所收本。 (十四)湖北先正遺書子部所收本。此本係用墨海金壺本景印。 (十五)增補曲苑金集所收本。增補曲苑,有民國二十一年聖湖正音學會據曲苑、重訂曲苑、重訂曲苑增校排印。 (十六)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所收本。此本乃據守山閣叢書本景印。 (十七)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所收本。此本乃以守山閣叢書為成本,再以錢氏未見之版本詳加校勘者。 (十八)台灣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所收本。此本亦守山閣叢書本。 (十九)台灣藝文印書館嚴一萍校訂類說卷十六所收本。 又續談助、說郛、類說等書另收有琵琶錄,乃取樂府雜錄琵琶條加以增補者,疑是後人所為;((錢熙祚樂府雜錄跋曰:「直肅書錄解題有段安節玭琶故事一卷,晁伯續談助鈔作琵琶錄,實即此書『鳥孫公主』數條,殆好事竄取飾以別名。」)而凌廷堪燕樂考原、陳灃聲律通考則謂樂府雜錄又名琵琶琶錄,聲律通考且曰:「琵琶錄一名樂府雜錄,餘引之皆謂之琵琶錄,以其書說琵琶為最要也。」 茲編箋訂悉依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所收本,以其校勘最精也。篇後校勘記亦即原書之校勘記,非餘所為也。 二、本書之價值與本箋訂之凡例 唐人述當代音樂者,以教坊記、通典、樂府雜錄三書為最著。教坊記述開天年間教坊之情形,通典所記亦唐中葉以前事;敘唐季音樂者,則惟樂府雜錄耳。是以唐書、文獻通考、樂府詩集多採其說。書末別樂識五音輪二十八調圖,則是有關唐燕樂二十八調最貴之文獻,清代方成培、凌廷堪、陳灃等之研究唐燕樂,均以此為主要根據。是本書保存唐季音樂文獻之功亦偉矣!帷其所述甚為簡略,致今人於唐代音樂亦僅能知其一鱗半爪,未能窺期全豹,寶一大遺憾也! 餘茲編箋訂所致力者可分以下數端言之:一、敘其源流。二、明其制度。三、闡釋原書之意;原書所言及之曲名、舞名、戲名,與夫專門名詞,亦加箋釋,然有所不知,則闕如也。四、辨其正誤。五、偶亦與西洋音樂相較。明其異同,論其長短,以為改進吾國音樂之資也。 本書由雅樂部至胡部九條,所敘蓋唐末九部之情形,其與大業九部、貞觀十部,實已大異其趣矣。而論及唐末音樂之書,除本書而外,殆無傳者,故欲箋訂詳盡,實亦難為也;尤以「驅儺」一條,所得資料僅數語而已。 「歌」一條之箋訂中,餘仿西洋論歌樂之書,將吾國音樂理論分為呼吸法,發音法,起音,起音、止音與停頓,表情與格調,歌唱之病等目論述之;然以文獻不足,餘復未深習歌樂,不當之處,必不在少,惟餘之意,但在拋磚引玉;蓋古今論吾國歌樂而有系統之專著,尚未之見也。 「舞工」一條之箋訂,於考述各舞曲前,先敘大曲組織;蓋唐大曲必合舞,本條所言及之舞曲亦均為大曲也。 「俳優」一條之箋訂,除敘俳優之源流外,於原書所言及之各國變,亦加考述。 樂器十三條,則考其作者,明其演變,詳期構造,並附以樂器團如為外邦傳入者,亦述其源流。 至樂曲十一條,以樂譜亡伕,歌徉亦鮮有傳者,故箋訂不能詳,「康老子」一條且未覓得任何有關之資料。 書末為燕樂二十八調。以欲明宮調,需先明音律與旋宮之法,故余首敘與律,再論六十調、八十四調,而後述燕樂二十八調。惟燕樂音階各音距離如何,唐人未有詳言者,而蔡元定、陳灃、清朝續文獻通考、所論各異,又乏確鑿之證據,故餘今亦不能定其是非,但述各家之說而已;此則有待來日之研究也。原書以平上去入四聲分入羽角宮商之不當,又謂舜時樂器八百般,唐反減至三百般,……等謬誤,餘亦一一糾舉之。 茲編箋訂所述但止於唐末,唐以後則不及焉。蓋吾國之為斷代史者,必明其斷限,此書但論唐代音樂,餘亦嚴守其範疇而為之,(然為明其源流,亦論及唐以前之種種。)非敢畫地自限也。

Page generated in 0.024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