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台灣民主化與大陸民主前景--從精英策略互動之觀點分析

王嘉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之研究目的,是欲解答以下兩個問題:第一,臺灣民主化的方式與動力為何?第二,能否以臺灣民主化的經驗,解釋中國大陸的民主現況,並探測其民主前景?在方法上,本論文以民主化的方式為依變項,以民主化的動力為自變項,建構出本論文的理論架構。 在民主化的方式上,本論文提出用「選舉競爭程度」與「政府職位開放選舉程度」作為衡量的指標,並構成政體性質定位圖,以觀察民主化的程度與過程。在民主化的動力上,則分成兩部份探討:第一部份是反對精英的努力,以「理念」、「組織」、「運動」等三項指標為分析的架構。第二部份是執政精英的改變,本論文根據「策略互動論」提出三個問題作為分析的依據:第一個問題是,「統治階層內部是否產生改革派?」第二個問題是,「若產生改革派,則改革派與政治反對勢力的關係為何?」第三個問題是,「統治階層分化的結果,是改革派佔優勢,還是強硬派佔優勢?」經過上述三個問題的分析,可以得出精英策略互動的四種結果,與政治發展的七條路徑。 本論文之研究發現,臺灣的民主化,明顯表現在政府職位的開放選舉上,且民主化的過程,並非呈直線上升,而是呈現U字形的變化。至於臺灣民主化的動力,則可歸納為三點:第一,反對精英的努力;第二,統治階層的分裂;第三,改革派與反對精英的結盟。中國大陸的政體性質,目前介於 「競爭性的威權政體」與「封閉的霸道政體」之間,且短期內並無民主化的可能,主要是政治反對勢力仍無足夠力量來促使中共的統治階層作出改變。經由兩岸的比較,本論文得出以下七點有助於民主化的出現:第一,反對運動持續時間長且連續;第二,反對運動的理念未被執政者的反訴求抵銷;第三,反對運動的組織成員,其學經歷屬於中產階級;第四,反對運動的運動形式能以選舉為主,群眾運動為輔;第五,統治階層出現主張實現政治民主化的改革派;第六,統治階層面臨內外危機;第七,改革派掌權的時間較長。

Page generated in 0.010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