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孫逸仙社會學思想研究--兼論三民主義社會學之範疇

莊明哲, Zhuang, Ming-Zh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將 民主義 社會學 做了一個連結,標示了筆者所感到興趣並思 研究的方向。 民 義 的研究,指涉了孫逸仙的一套以倫理、民主、科學為其本質,以民生哲學其為基礎的思想與實踐的體系。「其目的對內在求中國境內各民族的一律平等」,民權的伸張受到尊重,均富的理想得以成真;「對外在求中國的 列強之中解放」,以獲取獨立的國格: 社會學 的研究,則著重於對人類社會中的人,團體與社會本身以及本身以及其相互間的關係作探討。 結合起來粗略的說,三民主義社會學的研究對象,以中國的各式情狀為出發點殆無疑義。但是,若要縮小範圍以獲致較為具體的研究面向,那麼,進一步的分析將有必要。 在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 上,筆者將透過歷史法以及就文獻本身所作的內容分析法來探討。同時在方法論(methodology) 的層次上,將通過詮釋學(llermenuties)的角度來接合東、西方的社會學觀點,讓孫中山思想與西方的社會學傳統能展開有意義的對話與結合,並據此建構孫中山的社會學體系。筆者擬從二條途徑出發,一是依據孫逸仙的全部著作為論述的藍本,並嘗試自其中詮釋孫中山的社會學觀點。二是透過對西方社會學傳統中主要範典的介紹,從而提供三民主義社會學建構的主要參考與比較 。再者,筆者有意採取比較的觀點來呈現孫逸仙與馬克思 (這位在三民主義中佔有不少篇幅的德國思想家)二者社會學觀點的相同與相異之處。 綜合上術的概略性說明,本論文的研究架構將透過以下的方式呈現: 第一章〈結論〉。說明研究本論題的動機,架構與方法。 第二章〈西方社會學的主要傳統〉。透過對西社會學主要傳統的引介,希冀能提供較具建設性的線索以作為建構三民主義社會學的基礎。 第三章〈孫中山思想中的人,群體與社會〉。基本上,社會學所關懷的對象與其他社會科學學科並無不同,然社會學所關注的焦點則有差異,它著重於社會中的人,群體與社會之間相互關係的探討。因此,筆者擬循著此一脈絡來整理,分析孫中山在這方面的見解。 第四章〈孫中山思想中的社會變遷〉。本章試圖釐清孫中山對社會變遷的看法,並以之與現階段復興基地臺灣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的整體發展相比較,來說明「臺灣經驗」與三民主義社會學之間的關係。 第五章〈三民主義社會學研究範疇之分析〉。首先對西方社會學的範疇作一個文獻上的分析與回顧,再以相似的方法對國內有關的三民主義社會學文獻--包括期刊,論文與書藉--作一個分析與整理,以勾勒出三民主義社會學的範疇。 第六章〈結論〉說明本篇論文的現實意涵,並嘗試性地描述三民主義社會學未來的關注面向。最後,將指出本論文的研究限制與困境。

Page generated in 0.013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