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之研究

尹景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共產黨是亞洲共黨的褓姆,不論東南亞的馬共、棉共、緬共、寮共或越共,或者是東北亞的韓共和日共,都直接間接以中共為馬首是瞻,接受他們的物質援助和思想領導,有的甚至完全聽命於中共。因此,中共實可稱為亞洲之禍首。 以韓國為例,自從一九四五年光復以來,即無時無刻不在北韓直接威脅的陰影籠罩之下,一九五○年韓國的大部分且曾淪陷在北韓共黨手中,當時大批中共軍隊湧入韓國參戰,幾手引發另一次世界大戰。到今韓戰的慘痛經驗,仍然銘刻在韓國人民心底‘。 雖然韓國的反共立場很堅定,但因客觀因素及其他環境影響,在韓國研究共產主義或者研究中國共產黨,就像用一雙眼睛看東西一樣,難免發生「視差」的現象,不易把握事物的真象。所以三年前,當韓國「京鄉新聞」派本人到中華民國當特派記者時,本人即趁此難得機會,請求吳主任準予進入東亞所鑽研中國共產黨問題。 本人在選擇論文題目時甚感苦惱。一方面是中共的各種問題廣闊複雜,不知如何決定。一方面,以外國人對中國語文的知識能力,閱讀檔案資料相當吃力。經過師友間不斷指點鼓勵,最後才選定以「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下簡稱「九大」)」作為論文主題。 一九六九年四月在北平舉行的「九大」就中共內部斗爭而言,它收拾了文化大革命的一筆爛帳,而為軍權坐大及林彪垮臺的起始;就對外關係而論,中共放棄明目張瞻與全世界為敵的暴力面目,改以「兩手策略」和「笑臉攻勢」來迷惑世人視聽。接著邀請尼克森訪問大陸,以談判代替對抗之聲大行其道,使民主國家的陣容 大亂,國際秩序整個改觀。由於「九大」具有這種「分水□」作用,本人乃決定對它作深入探討。 關於「九大」的資料和文件,極為散漫。本人在收集論文資料期間,曾花了不少時間,分別訪問國內數個研究中共的機關,在三年中,遍閱有關資料和書籍。由於語言文字方面的隔閡,不論閱讀或寫作均感事倍功半。但是,從這種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本人獲益匪淺。 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簡介中共「九大」以前的歷屆黨大會的會議經過;第二章探討「九大」召開的背景,其內容是從「三面紅旗」經中蘇共交惡到「文化大革命」的期間中,中共黨內權力斗爭與路線斗爭的經過以及文革時期紅衛兵的武斗與林彪一系共軍權力之膨脹為主;第三章敘述「九大」的籌備及其召開,著重於八屆十二中全會到「九大」期間,中共黨內各派系之間的暗斗與協調;第四章研究「九大」之政治路線,從其發表的「公報」中研討其對內與對外之政治路線的變化;第五章研究「九大」之組織路線,從其「憲法」之修改,及其黨政軍各機構之人事安排,看中共「政權」之不穩定性及斗爭性;第六章是「九大」之人事分析,從「九大」的人物來分析其各派系權力之消長,最後求得一簡單結論。 寫作本文最後一段時期,正值中南半島情勢惡化,高棉、越南相斷崩陷,寮國聯合政府瓦解,東南亞公約國家急求調整他們對中共的外交政策,而東北亞的朝鮮半島,亦突現緊張情勢。這一連串反應,莫不導源於尼克森對中共的「和解」與「談判」政策,使自由世界的陣腳大亂。而「尼克森主義」則是中共「笑臉外交」最豐碩的「戰利品」。由此更可見「九大」對研究中共外交政策的重要性。 本文承徐師晴嵐悉心指導,至為感激。郭師華倫、曹師伯一、朱師文琳的指點啟示,以及郝致誠先生的熱心教導,令人難忘。林乾義及徐新生兩位同學的大力幫忙,使本文得以順利完成,友情可感。其他師友之間的愛護和關懷,使本人在中華民國三年期間,充滿溫暖和愉快的回憶,實無法一一致其謝意。 本人學疏才淺,有關「九大」錯綜複雜的因果關係,自認無法窺其全貌,文中錯訛掛漏之處必多,而文之艱□不暢,更是難免,尚祈各位師長先進不吝指正。

Page generated in 0.01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