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萬國公報的西化運動石麗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萬國公報自清同治十三年(西元一八七四年)命名(前身為教會新報,初創於同治七年),至光緒三十二年(西元一九○六年)停刊,中間一度停歇五年,共歷二十八載。
在這段期間內,中國正經歷幾次大變動,如甲午之戰、戊戍變法、庚子之亂,「公報」都有詳盡記載;次如清廷與外國訂約、換使、立疆界、東西陲兵事,天災,小至地方嫁娶風俗亦一一刊列,此為構成「公報」重要性的最大緣由。
若要進一步瞭解「公報」的真價值,必須從這份雜誌的創辦宗旨。以及它和當代主張西化人物的關係著眼觀察,其創辦宗旨係清末外籍傳教士努力開通國人知識,以便迎頭趕上世界潮流。
十九世紀時,西歐的工業革命已進行了一百多年,在政治思想方面,由十八世紀法國孟德斯鳩、盧梭所鼓吹民主自治的新說,已在西歐各國形成洶湧澎湃的巨浪;尤其是新航路的發現,將強海外殖民地的爭奪帶到東半球,達爾文「物競天擇」,亞當斯密斯自由經濟主義」學說,更使帝國主義的劫掠振振有詞。
反觀當時的中國,自清雍正皇帝宣佈禁教以來,已經歷極度的繁華興盛而趨向衰微;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使得天下疲弊,他對□臣和珅的寵信養壞官吏貪污之風。因此,嘉慶一即位,各地即生民變:道光末年更發生中英鴉片戰爭,訂立前所未有的不平等條約。自此外力節節侵逼,中國的沉□也就日重一日。
雖說沉可日重,卻也招來不少醫生,有些來自廟堂,有些出於草野,有的主張投猛藥,有的執意用溫藥。外人創辦的「萬國公報」有如匯聚中西醫的一個診所,它和主張用溫藥的梁派所循醫理由相同,故關係較深,但與主張投猛藥的國父孫中山先生也有過醫理的探討,故國父「上李鴻章」(原名為「上李傳悅相書」)曾見於光緒二十九年九、十兩期的萬國公報,署名為「香山來稿」。其他如鼓吹變法的主韜、鄭觀應,都是萬國公報的作者或長期讀者。
「萬國公報」所以能集當時西化人物於一堂,實與期刊的特性有關:第一、期刊可容納較多人的意見,第二、期刊有一定的出版時間,在宣傳一種運動時,可供發揮,變化的餘地較多,第三、期刊的寫作比一般書籍通俗,尤其是當時「公報」兼備報導新聞、分析時事的功能,故為時人所樂讀,這些都是清末其他鼓吹西化專書所缺的優點,也是「公報」能發揮較深影響的原因。
筆者分析當時影響「公報」的因素有三:一是文化背景,二是環境因素,三是閱聽人(audience)此處指讀者。當時中國人始終不肯放棄,「天朝統馭萬國」的觀念來接受新事物,因此,文化背景的作用是負的。其次,清廷每戰必敗,活生生的慘敗教訓,使得大家逐漸感到改革的必要,因此就環境因素言,其作用是正的,如是,正負兩種作用交互產生於閱聽人的身上。
通常閱聽人從接受傳播到產生行為,往往經歷注意(attention)—相信(credence)—行為(action)三個階段,但細察清末反教情緒、仇外活動,而又同時讓洋學堂、造船廠、立憲制度並存,實際是跨越了credence的階段。
本文共分五章:首章描繪「公報」輪廓,其次萬國公報初期內容的西化傾向,使廣學會將其納入組織之內,因此第二章剖析首期內容:第三章說明公報納入鼓吹西化的廣學會後,兩者相得益彰,互放異采,第四章陳述「公報」對當時社會、政治的種種批評、建議,第五章探討公報的影響。
萬國公報出刊期很長,閱讀資料為照相排板,加之前半期文無標點,閱讀時頗有事倍功半之感;因資料浩繁,筆者才力有限,錯誤之處在所難免。若因筆者的「苦勞」而使論文稍有可觀之處,則功在師教。
|
Page generated in 0.021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