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消息量對語言學習之影響

曾志朗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當某一個人或某一部機器告訴我們一件以前我們所不知道的事情時,我們就得到了消息(Information)。嚴格地說,任何一項傳達的動作(Communicative acts),只有在它能減少我們對某一件事物的無知或不確知狀態(Ignorance or uncertainty)時,才會帶給我們消息。假定我們投擲一個兩面都是人頭的銅板,在它未著地之前,我們已確知它的答案了,因此縱然觀察到這個動作的結果(Out come),也無任何消息可言;假定我們所投擲的銅板,一面是蘭花,另一面是梅花,則它在未著地之前,我們無法預知向上的一面到底是蘭花,或者是梅花,我們就有某一程度的不確知狀態(Some degree of uncertainty)。當我們觀察其結果,原有的不確知狀態就消失了或減少了。也就是說,我們得到了消息。 從這個觀點,消息之所以發生,乃在於我們預先存有某一程度的不確知狀態。而所謂消息量,就是指不確知狀態所減少的量。因此,就量而言,這兩個概念-消息與不確知狀態-實在是指同一件事情。 Sha nnon(1948) 定義不確知狀態的量(Amount of uncertainty)為: U=-πPi 1og2 Pi, 其單位為bit。 U是不確知狀態的測量(Measure of uncertainty)。 Pi是屬於 i 組之訊號將會發生的可能率。 藉此公式,我們可以把消息加以數量化(Quantification)。 在心理學上,刺激與反應的歷程,比之傳達理論(Communication Theory)中輸入與輸出(Input and output)的歷程是頗為吻合的。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各有一個消息空間(Information spce),也就是說各有一組可供選擇的事物,互斥並各有其發生的可能率。(A set of alternatives,mutually exclusive events,with a probability assigned to each of them) 假如消息的概念對人類的行為是有意義的,則在任何抉擇的情境(Choice situation)中,可供選擇之事物的數量(Number of alternatives)對於行為必定有很重要的影響。例如我們想知道被試對某一刺激的反應有多快;他認清一刺激的準確性有多高;及在刺激消失了幾分鐘後,他還能正確回憶的可能率有多大(How quickly a subject will respound to a stimulus, how accurately he will identify a stimulus, how likely he is to remember a stimulus correctly a few minutes after its disappearance)。這些問題不但刺激的性質所影響,同時也要看所可能出現的刺激(或反應)有多少,以及各刺激(或反應)出現的可能率有多少。換句話說,上述的各種測量都與被試的不確知狀態有關。(G.A.Miller,1956;Broadent, 1958) 另一方面,假如我們希望不同程度的不確知狀態或消息量對人類行為有意義,則首先我們必須能表明出整個消息空間,亦即指出所有可供選擇之事物的數量。不確知狀態的量若為無窮,或無法表明(infinite or unspecified),則為無意義。(Cane and Horn, 1951) 從以上的論述,我們知道不確知狀態的概念意含抉擇或辨認(Choice or discrimination)。因此在任何涉及抉擇或辨認的行為情境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對不確知狀態的測量。無疑的,大部份的學習都包含抉擇或辨認的歷程,故只要能指出有多少可供選擇之事物,則反應前不確知狀態的程度必然是學習的一個重要變數。 在一般語言學習(Verbal Learning)的實驗中,我們通常呈現給被試一列表的項目(a list of items),讓他重覆看過幾次,然後要他依項目次序預測下一個將出現的項目,如串系學習(Serial Learning);或者是要他對出現的刺激字做正確的反應,如配對聯結學習(paired-associates Learning)。被試所可能做的預測(Anticipation)或反應,必定取樣自某一消息空間(Sampling from an information space)。這個消息空間乃由所學習列表中的可能反應所形成。因此,從被試的觀點,其每次做預測或做反應之前,必有某一程度的不確知狀態,此與消息空間有直接的關係。故消息量無疑是語言學習中的一項重要變數。 Riley在1952年利用配對聯結的方法研究在不同情境下的學習。他以八個不同的無意義音節(Nonsense syllables)為刺激字,令被試以預測的方式學習另外八個與原來刺激字各自相對的反應字。他把被試分成三組。在第一組中,如果被試所預測的反應字是不正確的,則一個正確的反應字就顯現出來;在第二組中則顯示兩個可能的反應字;第三組則顯示四個可能的反應字。然後比較三組被試學到一次完全正確反應(One perfect response)所需的平均嘗試次數(Mean trials to-criterion)。結果發現第一組成績比第二組好,而第二組又比第三組好。亦即反應不確知狀態(Response uncertainty)的程度增加,則學習的速率就減慢。 Brogden 和Schmidt在1954年也做過類似的實驗,但所用的材料為各種不同的語言迷宮(Verbal maze)。在實驗中,他們改變迷宮每一選擇點的選擇數(Number of choices at each choice point),結果發現在兩個至十二個選擇數中,學會迷宮所需的時間,和迷宮中每一單位之選擇數的多寡,幾乎是成一直線的函數關係。如果以全部的錯誤次數做為測量之標準(Criterion measure),則所得的結果大致相似。 再考慮另一個問題,我們知道在學習一列表的無意義音節或單字中,列表長度(Length of list)一向被認為是學習的重要因素。但是Adelson,Mucker和Williams(1955)卻發現在語言學習中,假如列表的長度固定,則反應不確知狀態就成為一重要之變數。在他們的實驗中,列表的長度都保持十五個項目,但是構成每一列表所用的字母數量卻各不相同。其第一個實驗,情況較為簡單,一共使用四種列表,分別用二、四、六或十五個字母所編製成。在編製列表時,各字母出現的可能率都相等(Chosen at random with equal a priori probability)。最後一個列表因此就包括了所有的十五個字母。實驗的結果指出字母數量增加,則學會該列表所需的次數就隨之增加,除了第四個列表外,幾乎是成一條直線的函數關係。 讓我們來看看第四個列表的情況。由於列表的長度固定為十五個項目,且字母的選取都會經加以平衡(Balanced),因此第四個列表就包括了所有的十五個字母。列表的項目繼續出現,則愈到後來,被試不確知狀態的程度就愈來愈小,這我們可以用統計上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的概念來加以了解。故整個列表雖由十五個字母所編成,其平均的不確知狀態的程度(Average uncertainty)卻遠少於log215。例如在出現七個字母後,只剩下八個可能性,此時不確知狀態的量為3bits,而不是3.907bits。 本實驗為了避免上述的困難,使用三個單位的項目(Three units items)來編製列表。改變可供選擇之事物的數量,如五或十,並且項目之形成乃從所有可供選擇之事物中每次取三個,每一個選擇事物(Alternatives)的出現可能率都相等(Equal probabilities of occurrance)。 本實驗之目的,在於研究消息量對語言學習之影響。本實驗並借用劉氏(Liu, in press)的研究方法,在檢驗學習程度時,令被試從所學過項目中的某一片斷(Fragment)去回憶整個項目,希望研究不同大小(0,1,2)的片斷線索(Fragment cue)對回憶之影響,藉以了解學習的歷程。 此外,我們知道在一般語言學習的實驗中,列表之編製通常以英文字母(Alphabet)為單位。但我們也知道字母對被試而言,都是早已建立習慣的單位。假如我們使用被試未曾建立習慣的單位,如無意的圖形(Nonsense designs)□□□等,則對學習之影響,或與字母不同。換句話說,消息量對語言學習之影響,可能與消息本身之性質(意指被試習慣與否)有相互作用(Interaction)的關係。 底下因此而引出三個實驗。

Page generated in 0.022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