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台灣期貨市場的資訊交易機率 / A Study of the Probability of Informed Trading in Taiwan Futures Market簡秀如, Chien,Hsiu J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文章援引Easley and O’Hara (2002) 所完整建構出來的理論模型,探討台灣期貨市場的資訊交易機率。我們選取台灣十年期政府公債期貨為樣本,以兩個月為期間,在流動性考量下,納入日內資料的每筆交易,實証結果顯示,台灣十年期公債期貨市場資訊交易機率僅為0.23。我們將台灣公債期貨市場資訊交易機率低的原因歸因其缺乏流動性,並進一步就流動性低的原因提出解釋。 / This paper follows Easley and O’Hara (2002) and estimates the probability of information-based trading in Taiwan Futures Market. We use the intraday data of 10-year Government Bond Futures in Taiwan Futures Exchange, including all transactions as trades in a trading day for liquidity. Our empiric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risk of information-based trading is quite low since the estimated probability of the information-based trading of 10-year Government Bond Futures is only 0.23. We attribute this result to the illiquidity of 10-year Government Bond Futures, and we provide several explanations for the illiquidity.
|
2 |
董監事暨重要職員責任保險與資訊不對稱之關聯性分析 / Directors' and Officers' Liability Insurance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黃隆建, Hwang, Long Jain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探討董監事暨重要職員責任保險(簡稱:董監責任險)與資訊不對稱之間的關係。過去文獻關於購買董監責任險所獲得的利益以及所需付出的代價有許多的辯論。其中一種觀點認為購買董監責任險可以提供公司治理的監督機制以降低資訊不對稱程度,因此對股東有利。但是另一種觀點認為購買董監責任險會以減少董監事面臨訴訟時自己必須負擔的損失,因而可能會出現管理者機會主義行為而導致更多的道德風險問題。本研究採用股票市場中的優勢資訊交易機率(probability of information-based trading,簡稱PIN)當成企業資訊不對稱程度的直接衡量,以了解購買監責任險與資訊不對稱之間的關係。以2008年至2013年台灣上市公司為樣本之實證結果發現,整體而言,有購買董監責任險的公司,有較低的PIN值(也就是資訊不對稱程度較低),基本上支持購買董監責任險確實可以提供公司治理的監督機制。然而在進一步比較有購買董監責任險公司以及沒有購買董監責任險的公司之後,結果顯示可能不太需要購買董監責任險的公司(以迴歸模型估計購買機率較低者)但實際上卻有購買時,相較於需要購買且實際上也有購買董監責任險的公司,會有相對比較高的PIN值(較高的資訊不對稱)。此結果顯示股票市場的PIN值確實會反應企業的投機行為,因此支持購買董監責任險依然會有出現道德風險問題的可能。本研究提供的證據顯示整體而言購買董監責任險具有公司治理的監督機制功能,但是道德風險問題還是可能會出現在某些購買董監責任險的企業。
|
Page generated in 0.018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