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現代寓言: 阿來長篇小說研究= A study on Alai's novel as allegory

王心靈, 17 February 2015 (has links)
阿來(1959- ),生於四川省的嘉絨藏區,曾任教師、編輯、雜誌社社長等,現專事寫作。在長達三十二年的寫作生涯中,阿來經歷了由新詩至短篇小說、散文至長篇小說的文類轉變,他的作家使命在長篇小說階段得以確立,是有意識地書寫西藏的漢語作家。阿來的長篇小說除了表現本民族的興衰,又是人類共同歷史命運的寫照,他以寓言書寫的方式豐富了文本的內涵。 寓言性是當代中國小說一個值得關注的美學特徵,因此,本文以阿來三部長篇小說為研究對象:《塵埃落定》(1998)、《空山》三部曲(2005、2007、2009)、《格薩爾王》(2009),分析其中的寓言性藝術意義。這三部作品皆以漢藏文化的交匯與碰撞為題材,反面書寫故鄉因歷史的發展、時代的轉變而表現的不同面向:《塵埃落定》寫的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前土司制度和末代土司家族的滅亡過程;《空山》是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一段村莊史;《格薩爾王》是對藏族英雄史詩的重述,以現代觀念探討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命運主題。阿來以長篇小說的形式探究歷史轉型期中,文化與人心的困境,有著內在精神的繼承。 本文以〈現代寓言:阿來長篇小說研究〉為題,嘗試以本雅明的現代寓言理論來探討作品的藝術內涵:「破碎」、「廢墟」、「憂鬱」等美學元素於文本的呈現,這些現代性的特質如何在小說的本土經驗裡被細述彰顯,以帶出作品的普世共性。在探究過程中,我們能了解在文學與歷史的互動關係中,作品的真實內涵及說故事的意義。

Page generated in 0.138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