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宗喀巴《末那識和阿賴耶識難解處的廣註》譯註 / To Translate and Annotate on Tsong Kha Pa "To Annotate the Lities of Manas and Alayavijnana"鍾國賢, Chung, Kuo-Shy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西藏的神秘在於其特殊的宗教文化,然而這不僅是因為西藏佛教特殊的修持方式,引起人們的好奇心理,更是因為西藏的語言文字及地理環境,使得人們認為,藏傳佛教遠比漢傳佛教還要接近印度佛教的傳統。宗喀巴大師是西藏佛教史上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以深邃的佛學理論,破斥當時佛教界邪見充斥的現象,重新整治戒律、修持及教理體系,造就西藏佛教今日繁榮興盛的面貌。宗喀巴大師自幼廣學經論,對唯識及中觀思想均有深入的研究,從法尊法師所翻譯幾本宗喀巴大師的著作,可知大師學問的淵博縝密。而借著研讀大師的著作,更有助於學者對佛法的了解。本論文是筆者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嘗試以翻譯的方式,學習大師在本論中對唯識學的運思結構,輔以思想史的角度來了解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的心識說。此外介紹西藏各教派及宗喀巴大師的佛學思想,並與漢地阿賴耶識思想來做比較。
|
2 |
第八室劇本創作論述 / The Script and Creation Description of " Eighth Room"李綺珊, LEE CHI S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佛教(唯識論)八識中之第八識,稱為“阿賴耶識”,唯識論認為人的”意識”所包含的要素有八種: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manas)、阿賴耶識(alayavijnana)。阿賴耶識是根本識,記錄了人的意識中社會歷史活動(業)所輸入的部分,是世界和眾生“自我” 的本源﹐它含藏著一切事物的種子﹐是人累世的社會行為即“染”和“熏習”的結果。它可以引發人的善惡行為(主要指思維活動)。
阿賴耶識對於表層意識都具有決定的作用,影響人的判斷,知覺以及思維方式,也是輪回的主體和解脫的依據。眼前所現的事物,一切存在是被阿賴耶識表現出來,本身並無獨立存在之實體。亦即是說,你所看見的事物、聽見的聲音、親身的經驗都是內在心識的反映。當我們拍照的時候, 鏡頭所拍攝的所有風景都完全烙印在記憶體上一樣。心識的運作非常細微,在日常清醒的狀態不容易察覺,但它所含的種子,卻有如深海中的暗湧一樣,一旦遇上適當的外緣,便會立即顯現出來,因此,每一個人一生的際遇、命運也各有不同。眾生際遇看似身不由己,但真相是由自己的心識所牽引和帶動。
《第八室》取諧音,音同字異,由四段故事,四個不同的地方交織而成的,最後五個人因緣際會地住進第八室,開起第八室的門,一條長廊上,長廊末端擺放著大圓鏡,第八室的牆壁和每間的房門上寫了許多的字,使人看得怵目驚心。長廊的左右手邊是一個個小隔間,只有四間門前有布簾,這裡住了五個人,命運交織著五個人的故事。
本文共分《第八室》劇本、創作論述及附錄等三部份,在創作論述中說明《第八室》劇本之創作背景與歷程其次為劇本之人物與情節研究,以及最終的回顧與結論。附錄則為本劇之分場大綱。
|
Page generated in 0.014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