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滬深300指數成分股調整效應及其隱含公司額外資訊之探討 / The study of CSI 300 index revision effect and the firms’ extra information contained

楊絮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指數效應是指當股票調入或調出某個指數的時候,該股票的價格及成交量所出現的異常反應。這種有悖於市場有效性的金融現象廣受學者和投資者的關注,國外學者對指數效應的研究已較為成熟,形成了價格壓力假說、流動性假說、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假說、資訊含量假說以及市場區隔假說等5種用於解釋這一現象的理論假說。 中國指數的發展較晚,所以學者對其指數效應的研究還不夠完善。本文以2006年至2015年滬深300指數調入和調出股票為研究對象,利用事件窗研究法檢驗股票的價格效應和成交量效應是否存。本文發現滬深300指數調入和調出股票的指數效應顯著,且具有不對稱性。調入股票的正異常報酬長期存在且不反轉,而調出股票出現的負異常報酬短期內會反轉為正,且反轉後在長事件窗內累計異常報酬甚至高於調入股票;調出股票的平均交易比率也要比調入股票更為顯著且活躍。 本文研究指出,歸因於指數基金追蹤行為的價格壓力假說與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假說只能部分的解釋滬深300指數效應。因此本文將調入和調出股票價格效應不對稱性與公司基本面的研究相結合,通過分析滬深300指數調整後調入和調出股票的EPS預測值、實際EPS的變動、分析師覆蓋以及機構投資者數量證實了資訊含量假說以及市場區隔假說的解釋力。本文以長期累計異常報酬對流動性假說、資訊含量假說和市場區隔假說中各個經典指標進行多元迴歸分析,發現指數成分股調整前後EPS的變動可以解釋調入股票和調出股票價格效應的存在性和不對稱性,此外資訊含量假說對滬深300指數效應的解釋力度相對較大。由此證明了滬深300指數調整隱含有關公司基本面的額外資訊。

Page generated in 0.020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