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衰退產業之廠商因應策略 -- 以臺灣掃描器產業為例李宇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掃描器曾是由臺灣資訊廠商創先開發,自行製造,用臺灣的自有品牌行銷全球市場。自1988年起全球的掃描器市場一半以上是由臺灣廠商生產,2000年全球產量達歷史高峰2788萬台臺,其中臺灣廠商生產2510萬臺,占全球掃描器供應量的90%,2002年臺灣廠商生產的掃描器一度高達全球供應量的94.5%。但由於數位相機與多功能事務機的替代,促使消費者需求的轉移,造成掃描器產業衰退。本研究蒐集掃描器產業22年的歷史資料,並歸納整理出掃描器產業的生命週期曲線,以學術理論為依據,清楚定義產業生命週期的四個發展階段: 1. 萌芽期階段 1984~1992; 2. 成長期階段 1993~1997; 3. 成熟期階段 1998~2000; 4. 衰退期階段 2001~迄今,再以高科技產業的特性配合蒐集的產業資料來確認掃描器產業衰退原因。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的方法,選擇全友、力捷、鴻友及虹光等四家臺灣掃描器廠商為探討對象。以產業文獻報導資料及廠商訪談,發掘廠商所處的環境及掌握的資源,從廠商面對衰退的因應措施中歸納出衰退的因應策略(領導、收割、利基、撤退)。由於所處的環境和資源是動態的改變,廠商的衰退因應策略也隨之變動。本研究並將廠商的衰退因應策略變動,以衰退產業的策略選擇矩陣圖表示,同時分析決定廠商因應策略的關鍵因素。
最後從廠商的實際經歷,歸納出本研究結論:當產業衰退後,惟有正的品牌價值和獨特研發能力,始能讓廠商存活下去,並就面臨衰退的廠商及領導人提出建議。
|
2 |
高科技品牌概念、溝通訊息及溝通績效之研究江妏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高科技產業之特性,會導致產業內廠商之行銷溝通訊息策略與所選擇之品牌概念,本研究將高科技產業行銷溝通訊息策略分為「理性(Rational)」、「感性(Emotional)」與「啟發式(Heuristic)」訊息;品牌概念則分為「功能性(Utilitarian)」與「象徵性(Symbolic)」品牌。並根據國內高科技廠商所回覆之問卷分析的結果,找出較適合高科技產業所採用的行銷溝通訊息與品牌概念策略,另外,在產業特性方面,則探討「市場不確定性」與「技術不確定性」的調節影響,故本研究同時探究高科技產業最佳之溝通訊息與品牌概念策略,以及在高科技產業特性的影響下,溝通訊息與品牌概念之溝通績效會如何變化,而實證結果如下:
1. 高科技廠商使用理性訊息比使用感性性訊息有較高的溝通績效。
2. 高科技廠商使用啟發式訊息比使用感性性訊息有較高的溝通績效。
3. 高科技廠商採取功能性品牌概念比採取象徵性品牌概念有較高的溝通績效。
4. 技術不確定性顯著增強理性訊息與啟發式訊息對溝通績效的影響,並且減弱
感性訊息對溝通績效的影響。
5. 技術不確定性對功能性品牌概念的溝通績效之調節影響不顯著。
6. 市場不確定性顯著增強功能性品牌概念對溝通績效的影響,但對理性與感性
訊息的溝通績效之調節影響並不顯著。
|
Page generated in 0.017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