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lling suggestions: "subject:"cerebrovascular disease. depression"" "subject:"cerebrovascular disease. epression""
1 |
Incidence, predictors and implications of depression after strokeLee, Chu-kee, Angel. January 2008 (has links)
Thesis (Ph. D.)--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8. / Also available in print.
|
2 |
中風後抑鬱症針灸治療臨床文獻研究金珍妮, 11 June 2016 (has links)
中風後抑鬱症( Post-strok Depression, PSD )的發生率,在中風後患者中佔有較大比例,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國外研究結果顯示中風後抑鬱症的發病率為28%-56%而國內臨床相關文獻提示中風後抑鬱的患病率大致為20% - 50%。臨床中存在有許多繼發於中風的抑鬱患者,診療未受到關注的現狀。而一些接受治療的病人,也因長期口服抗抑鬱藥導致副作用愈發突出。與此同時,針灸治療抑鬱的臨床優勢已經得到國內外醫學界的重視與肯定。本文著重以近10 年來針灸治療中風後抑鬱症的文獻為主進行研究,總結關於該病因病機及有特色針灸療法的最新研究進展,歸納選穴處方的規律特點,進而在已有研究基礎上融人自己的見解,對於PSD 這種身心疾病的治療提出相關值得探討的問題與對今後研究的展望。新近的國內外研究提示,在針灸治療中風後抑鬱領域目前主要有毫針針刺和特種針法,並結合電針、配合藥物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可以促進中風後患者抑鬱情緒的調整,且一定程度上也加強其他肢體功能以及神經功能的康復。同時針刺在治療的臨床研究方面也已取得較大進展,部分實驗已設立自身前後對照研究及其他藥物或針刺對照比較觀察,在診斷及評定療效標準時使用了量表及統計分析,增強了療效的可信度及可比性。一些課題也已進入實驗室研究,從神經遞質、神經內分泌方面探求針刺治療PSD 的機制,並取得一定的進展。本研究得出今後應該加強隨機大樣本對照的前瞻性設計實驗的結論,認為中風後抑鬱症的臨床分型、穴位配伍、針刺手法、刺激量大小以及療效評價等方面,均將成為針灸治療本病的繼續研究之探索方向。
|
Page generated in 0.089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