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lling suggestions: "subject:"dansun"" "subject:"nianhua""
1 |
A study of Kuang-ya shu-cheng Guang ya shu zheng yan jiu.Mak, Yiu-man. January 1968 (has links)
Thesis (M.A.)--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68. / Also available in print.
|
2 |
從王念孫的《廣雅疏證》看他的聲訓理論及其實踐. / Cong Wang Niansun de "Guang ya shu zheng" kan ta de sheng xun li lun ji qi shi jian.January 1989 (has links)
陳雄根. / 手稿本, 複本據稿本影印, 並分訂兩册. / Thesis (M.A.)--香港中文大學硏究院中國語文學部, 1989. / Shou gao ben, fu ben ju gao ben ying yin, bing fen ding liang ce.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1251-1328). / Chen Xionggen. / Thesis (M.A.)--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yan jiu yuan Zhongguo yu wen xue bu, 1989. / 論文提要 --- p.1 / 目錄 --- p.23 / 序言 --- p.44 / 凡例 --- p.47 / (第一冊) / Chapter 第一章 --- 《廣雅疏證》成書的背景 --- p.1 / Chapter 第一節 --- 引言 --- p.1 / Chapter 第二節 --- 王氏生平和著述 --- p.6 / Chapter 第三節 --- 王氏的學術淵源及《廣雅疏證》成書經過 --- p.20 / 第一章注釋 --- p.59 / Chapter 第二章 --- 王氏的古音學與聲訓理論 --- p.85 / Chapter 第一節 --- 引言 --- p.85 / Chapter 第二節 --- 古韻分部問題 --- p.87 / Chapter (一) --- 古韻二十一部 --- p.87 / Chapter (二) --- 古韻二十二部 --- p.111 / Chapter 第三節 --- 古代聲調問題 --- p.115 / Chapter 第四節 --- 合韻問題 --- p.123 / Chapter 第五節 --- 王氏的古音學與《廣雅疏證》的關係 --- p.128 / Chapter 第六節 --- 王氏「因聲求義」的主張 --- p.133 / 附論:王氏「以聲為義」說述評 --- p.150 / 第二章注釋 --- p.171 / (第二冊) / Chapter 第三章 --- 王氏以「聲同」求義說研究 --- p.188 / Chapter 第一節 --- 有關「聲同」求義的用語闡釋 --- p.188 / Chapter 第二節 --- 從近人上古擬音的標準對有關文例再考察 --- p.202 / Chapter (一) --- 具雙聲關係 --- p.202 / Chapter (二) --- 具旁紐關係 --- p.214 / Chapter (三) --- 具準旁紐關係 --- p.221 / Chapter (四) --- 聲母關係複雜 --- p.222 / Chapter (五) --- 聲母不近 --- p.227 / 小結 --- p.233 / 「同聲」字聲音關係統計表 --- p.240 / Chapter 第三節 --- 王氏論定「同聲」的依據 --- p.247 / Chapter (一) --- 以異文為據 --- p.247 / Chapter (二) --- 以諧聲為據 --- p.250 / Chapter (三) --- 以聲訓為據 --- p.254 / Chapter (四) --- 以《說文》讀若為據 --- p.256 / Chapter (五) --- 以古注意為據 --- p.257 / Chapter (六) --- 以古今字為據 --- p.259 / Chapter (七) --- 以假借字為據 --- p.260 / Chapter (八) --- 以反切為據 --- p.262 / Chapter 第四節 --- 王氏論定「同聲」依據的得失 --- p.266 / Chapter (一) --- 材料允當 --- p.266 / Chapter (1) --- 異文例 --- p.267 / Chapter (2) --- 諧聲例 --- p.267 / Chapter (3) --- 聲訓例 --- p.268 / Chapter (4) --- 《說文》讀若例 --- p.269 / Chapter (5) --- 古注音例 --- p.269 / Chapter (6) --- 古今字例 --- p.270 / Chapter (7) --- 假借字例 --- p.270 / Chapter (8) --- 反切例 --- p.271 / Chapter (二) --- 依據失準 --- p.273 / Chapter (1) --- 「同聲」的界定過寬 --- p.273 / Chapter (2) --- 古音的時代斷限太長 --- p.279 / Chapter (3) --- 過信古書材料 --- p.282 / Chapter (I) --- 異文方面 --- p.282 / Chapter (II) --- 諧聲方面 --- p.286 / Chapter (III) --- 聲訓方面 --- p.288 / Chapter (IV) --- 《說文》讀若方面 --- p.290 / Chapter (V) --- 古注音方面 --- p.293 / Chapter (VI) --- 古今字方面 --- p.295 / Chapter (VII) --- 假借方面 --- p.297 / Chapter (VIII) --- 反切方面 --- p.300 / Chapter (三) --- 王氏定音依據對近人構擬上古音系的補苴 --- p.304 / 第三章注釋 --- p.312 / Chapter 第四章 --- 王氏以「聲近」求義說研究 --- p.344 / Chapter 第一節 --- 有關「聲近」求義的用語闡釋 --- p.344 / 小結 --- p.365 / Chapter 第二節 --- 從近人上古擬音的標準對有關文例再考察 --- p.369 / Chapter (一) --- 具雙聲關係 --- p.369 / Chapter (二) --- 具旁紐關係 --- p.378 / Chapter (三) --- 具準旁紐關係 --- p.384 / Chapter (四) --- 具鄰紐關係 --- p.389 / Chapter (五) --- 聲母關係複雜 --- p.394 / Chapter (六) --- 聲母不近 --- p.398 / 小結 --- p.405 / 「聲近」字聲音關係統計表 --- p.411 / Chapter 第三節 --- 王氏論定「聲近」的依據 --- p.417 / Chapter (一) --- 以聲訓為據 --- p.417 / Chapter (二) --- 以諧聲為據 --- p.420 / Chapter (三) --- 以異文為據 --- p.423 / Chapter (四) --- 以轉語為據 --- p.424 / Chapter (五) --- 以假借為據 --- p.426 / 小結 --- p.430 / 第四章注釋 --- p.432 / (第三冊) / Chapter 第五章 --- 王氏以「聲轉」求義說研究 --- p.449 / Chapter 第一節 --- 從楊雄《方言》到王氏的轉語理論 --- p.449 / Chapter 第二節 --- 有關「聲轉」求義的用語闡釋 --- p.461 / Chapter (一) --- 一聲之轉 --- p.461 / Chapter (二) --- 聲之轉、聲轉、轉聲 --- p.467 / Chapter (三) --- 甲即乙之轉 --- p.472 / Chapter (四) --- 語之轉 --- p.474 / Chapter (五) --- 方俗語轉 --- p.478 / Chapter (六) --- 其他 --- p.480 / 小結 --- p.481 / Chapter 第三節 --- 從近人上古擬音的標準對有關文例再考察 --- p.491 / Chapter (一) --- 具雙聲關係 --- p.491 / Chapter (二) --- 具旁紐關係 --- p.507 / Chapter (三) --- 具準旁紐關係 --- p.515 / Chapter (四) --- 具鄰紐關係 --- p.519 / Chapter (五) --- 聲母關係複雜 --- p.525 / Chapter (六) --- 特殊聲轉例 --- p.530 / Chapter (1) --- 轉語保持叠韻關係 --- p.530 / Chapter (2) --- 聲母不近而韻轉 --- p.536 / Chapter (七) --- 其他聲轉關係 --- p.540 / Chapter (1) --- 語之侈弇 --- p.541 / Chapter (2) --- 語之輕重 --- p.547 / Chapter (3) --- 語之緩急 --- p.557 / 小結 --- p.567 / 「聲轉」字聲音關係統計表 --- p.577 / Chapter 第四節 --- 王氏的轉語理論及其淵源 --- p.583 / Chapter (一) --- 戴震的「同位」、「位同」、「正轉」、 「變轉」說 --- p.583 / Chapter (二) --- 王氏的「同位相等」 、「異位相轉」說 --- p.592 / Chapter (三) --- 王氏的「正轉」、「變轉」說 --- p.599 / 小結 --- p.604 / Chapter 第五節 --- 轉語之間意義上的聯繫 --- p.609 / Chapter 第六節 --- 轉語的類推 --- p.622 / Chapter (一) --- 義相近者聲轉之理亦比之而同 --- p.622 / Chapter (二) --- 事雖不同而聲轉之理相同 --- p.630 / Chapter 第七節 --- 王氏推求轉語的方法 --- p.636 / Chapter (一) --- 直接引用楊雄、郭璞的轉語材料 --- p.636 / Chapter (二) --- 在楊雄、郭璞的說解基礎上再加闡釋 --- p.638 / Chapter (三) --- 繁徵博引以證轉語 --- p.640 / Chapter (四) --- 以今語證轉語 --- p.644 / Chapter (五) --- 以類推求轉語 --- p.648 / Chapter (六) --- 利用異文、對文、上下文、連文等材料以求轉語 --- p.651 / Chapter 第八節 --- 王氏轉語理論的評價 --- p.655 / 第五章注釋 --- p.666 / (第四冊) / Chapter 第六章 --- 王氏聲義相通說研究 --- p.697 / Chapter 第一節 --- 有關聲義相通的用語闡釋 --- p.697 / Chapter (一) --- 甲與乙通 --- p.697 / Chapter (二) --- 甲通作乙 --- p.702 / Chapter (三) --- 古通用、古同聲而通用 --- p.705 / Chapter (四) --- 甲古通作乙 --- p.711 / Chapter (五) --- 古聲近而通用、聲近而通用 --- p.715 / Chapter (六) --- 義通 --- p.719 / 小結 --- p.725 / Chapter 第二節 --- 從近人上古擬音標準對有關文例再考察 --- p.731 / Chapter (一) --- 聲音全同 --- p.731 / Chapter (二) --- 具雙聲關係 --- p.734 / Chapter (三) --- 具旁紐關係 --- p.744 / Chapter (四) --- 具準旁紐關係 --- p.749 / Chapter (五) --- 具鄰紐關係 --- p.753 / Chapter (六) --- 聲母關係複雜 --- p.755 / Chapter (七) --- 聲母不近 --- p.760 / 小結 --- p.762 / 通用字聲音關係統計表 --- p.765 / Chapter 第三節 --- 王氏論定通用字的依據 --- p.771 / Chapter (一) --- 以異文為據 --- p.771 / Chapter (二) --- 以聲訓為據 --- p.775 / Chapter (三) --- 以古書文義及注疏為據 --- p.778 / 小結 --- p.782 / Chapter 第四節 --- 王氏「聲義相通」說的評价 --- p.792 / 第六章注釋 --- p.816 / Chapter 第七章 --- 王氏論「之言」聲訓探賾 --- p.848 / Chapter 第一節 --- 王氏對「之言」聲訓的繼承及創新 --- p.848 / Chapter (一) --- 援引舊例 --- p.851 / Chapter (二) --- 引錄古聲訓,並出新說 --- p.855 / Chapter (三) --- 古聲訓不可從,自立新說 --- p.857 / Chapter 第二節 --- 王氏所立「之言」聲訓的理論根據 --- p.862 / Chapter (一) --- 直據舊有聲訓 --- p.862 / Chapter (二) --- 以古書異文為據 --- p.864 / Chapter (三) --- 以通用字為據 --- p.866 / Chapter (四) --- 受古書文句啟發 --- p.868 / Chapter (五) --- 以今語為據 --- p.870 / Chapter (六) --- 以《廣雅》原文互證 --- p.871 / Chapter 第三節 --- 王氏所立「之言」聲訓中釋詞與被釋詞的聲音關係 --- p.876 / Chapter (一) --- 具諧聲關係 --- p.876 / Chapter (二) --- 具雙聲關係 --- p.880 / Chapter (三) --- 具旁紐關係 --- p.884 / Chapter (四) --- 具準旁紐關係 --- p.887 / Chapter (五) --- 具鄰紐關係 --- p.888 / Chapter (六) --- 聲母不近 --- p.889 / Chapter 附錄: --- 《廣雅疏證》「之言」聲訓統計說明 --- p.892 / 王氏「之言」聲訓上下字聲音闗係統計表 --- p.894 / Chapter 第四節 --- 王氏「之言」取訓的方式 --- p.895 / Chapter (一) --- 以單音詞為訓 --- p.895 / Chapter (二) --- 連用兩聲訓為訓 --- p.897 / Chapter (三) --- 舉聲訓後略加解釋 --- p.901 / Chapter (四) --- 以叠語為訓 --- p.902 / Chapter (五) --- 以連語為訓 --- p.906 / Chapter (六) --- 以複音詞為訓 --- p.907 / Chapter 第五節 --- 王氏以「之言」聲訓探求物名之義考 --- p.910 / Chapter (一) --- 以事物的作用為據 --- p.918 / Chapter (二) --- 以事物的性質為據 --- p.920 / Chapter (三) --- 以事物的形狀為據 --- p.921 / Chapter (四) --- 以事物的狀態為據 --- p.922 / Chapter (五) --- 以事物的顏色為據 --- p.924 / Chapter 第六節 --- 王氏「之言」聲訓的評價 --- p.927 / 第七章注釋 --- p.934 / (第五冊) / Chapter 第八章 --- 王氏連語理論探賾 --- p.950 / Chapter 第一節 --- 連語的定義 --- p.950 / Chapter 第二節 --- 王氏對連語的界定 --- p.958 / Chapter 第三節 --- 王氏的連語理論 --- p.963 / Chapter (一) --- 語音方面 --- p.963 / Chapter (二) --- 語義方面 --- p.982 / Chapter (1) --- 義存於聲 --- p.982 / Chapter (2) --- 連語上下字同義,不可分訓 --- p.985 / Chapter (3) --- 一詞多義 --- p.994 / Chapter (三) --- 字形方面 --- p.1006 / Chapter (1) --- 字無定體 --- p.1006 / Chapter (2) --- 連語上下字靈活的組合性 --- p.1019 / Chapter 第四節 --- 王氏與同時學者對連語研究的成績的比較 --- p.1031 / Chapter 第五節 --- 王氏連語理論的評價 --- p.1044 / 第八章注釋 --- p.1056 / (第六冊) / Chapter 第九章 --- 王氏「因聲求義」理論再評價 --- p.1081 / Chapter 第一節 --- 王氏「因聲求義」的特色 --- p.1081 / Chapter 第二節 --- 王氏論定古音的標準 --- p.1088 / Chapter (一) --- 以古韻二十一部及古書材料為據 --- p.1088 / Chapter (二) --- 「同」、「近」、「通」、「轉」聲音的分合 --- p.1095 / Chapter 第三節 --- 王氏「因聲求義」的成績 --- p.1098 / Chapter (一) --- 繫聯同源字 --- p.1098 / Chapter (二) --- 明通假 --- p.1105 / Chapter (三) --- 求轉語 --- p.1111 / Chapter (四) --- 闡明重言及連語 --- p.1114 / Chapter 第四節 --- 王氏聲訓理論在乾嘉學派的地位 --- p.1121 / Chapter (一) --- 因聲求義,不限形體 --- p.1121 / Chapter (二) --- 轉語的研究 --- p.1130 / Chapter (I) --- 轉語的聲轉條件 --- p.1130 / Chapter (II) --- 轉語形成的先後 --- p.1135 / Chapter (III) --- 轉語細微的音變 --- p.1146 / Chapter (IV) --- 轉語的類推 --- p.1155 / Chapter (三) --- 連語的考察 --- p.1158 / Chapter 第五節 --- 王氏「因聲求義」的缺失 --- p.1170 / Chapter (一) --- 論定古音方面 --- p.1171 / Chapter (I) --- 古韻分部未臻完善 --- p.1172 / Chapter (II) --- 界定「同聲」的標準過寬 --- p.1179 / Chapter (III) --- 過信古書材料 --- p.1183 / Chapter (IV) --- 古音的時代斷限太長 --- p.1184 / Chapter (二) --- 用語的混淆 --- p.1187 / Chapter (I) --- 「同」、「通」有時不分 --- p.1187 / Chapter (II) --- 聲轉用語的混淆 --- p.1188 / Chapter (III) --- 「聲同」與「聲近」 --- p.1191 / Chapter (IV) --- 「義同」與「義近」 --- p.1191 / Chapter (三) --- 例證不充分 --- p.1196 / Chapter (四) --- 不能完全擺脫字形以說義 --- p.1201 / Chapter (五) --- 繫聯字源欠缺系統 --- p.1205 / Chapter (六) --- 聲訓理論的缺失 --- p.1213 / Chapter 第六節 --- 餘論─歷來有關《廣雅疏證》的研究 --- p.1217 / 第九章注釋 --- p.1224 / 參攷書目 --- p.1251
|
3 |
從《廣雅疏證》看王念孫的《方言》學. / 從廣雅疏證看王念孫的方言學 / Cong "Guang ya shu zheng" kan Wang Niansun de "Fang yan" xue. / Cong Guang ya shu zheng kan Wang Niansun de Fang yan xueJanuary 2002 (has links)
張錦少. / "2002年9月" / 論文 (哲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 2002. / 參考文獻 (leaves 257-265) / 附中英文摘要. / "2002 nian 9 yue" / Zhang Jinshao. / Lun wen (zhe xue shuo shi)--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2002. / Can kao wen xian (leaves 257-265) / Fu Zhong Ying wen zhai yao. / Chapter 第一章 --- 引言 --- p.頁1 / Chapter 第一節 --- 王念孫和《廣雅疏證》 --- p.頁1-2 / Chapter 第二節 --- 王念孫治《方言》的情況 --- p.頁2-3 / Chapter 第三節 --- 硏究動機和方法 --- p.頁4-5 / Chapter 第四節 --- 本文內容 --- p.頁5-6 / Chapter 第二章 --- 王念孫《方言》校本硏究 --- p.頁7 / Chapter 第一節 --- 王念孫硏究《方言》的情況 --- p.頁7 / Chapter 第二節 --- 《方言》校本介紹 --- p.頁 8-15 / Chapter 第三節 --- 《方言》校本和《廣雅疏證》 的關係 --- p.頁 15-25 / Chapter 第四節 --- 結語 --- p.頁26 / Chapter 附: --- 《方言》校本書影一至五 --- p.頁 27-31 / Chapter 第三章 --- 《方言疏證補》硏究 --- p.頁32 / Chapter 第一節 --- 引言 --- p.頁 32-35 / Chapter 第二節 --- 《方言疏證補》和《方言疏 證》、《重校方言》的關係 --- p.頁 35-40 / Chapter 第三節 --- 《方言》校本和《方言疏證補》 的關係 --- p.頁 40-42 / Chapter 第四節 --- 《方言疏證補》和《廣雅疏證》 的互補關係 --- p.頁 42-50 / Chapter 第五節 --- 《方言疏證補》校改《方言》異 於戴、盧二家硏究 --- p.頁 50-66 / Chapter 第六節 --- 結百吾 --- p.頁 67-68 / Chapter 附: --- 《方言》校本書影六至八 --- p.頁 69-71 / Chapter 附: --- 附表一 --- p.頁 72-80 / Chapter 附: --- 附表二 --- p.頁 81-82 / Chapter 第四章 --- 《方言疏證》、《廣雅疏證》以《方言》、《廣雅》互證硏究 --- p.頁83 / Chapter 第一節 --- 引言 --- p.頁 83-84 / Chapter 第二節 --- 《爾雅》、《方言》和《廣雅》 --- p.頁 85-86 / Chapter 第三節 --- 戴震、王念孫硏究《方言》和 《廣雅》的情況 --- p.頁 86-91 / Chapter 第四節 --- 《方言疏證》、《廣雅疏證》以 《方言》、《廣雅》互證分析 --- p.頁 91-110 / Chapter 第五節 --- 戴、王以《方言》、《廣雅》互 校之原則述評 --- p.頁 110-117 / Chapter 第六節 --- 《方言》與《廣雅》訓話材料編纂 的關係 --- p.頁 118-120 / Chapter 第七節 --- 結語 --- p.頁121 / Chapter 附: --- 附表一 --- p.頁 122-124 / Chapter 附: --- 附表二 --- p.頁125-126 / Chapter 附: --- 附表三 --- p.頁 127-132 / Chapter 附: --- 附表四 --- p.頁 133-134 / Chapter 第五章 --- 《廣雅疏證》引《方言》考 --- p.頁135 / Chapter 第一節 --- 引言 --- p.頁135 / Chapter 第二節 --- 《廣雅疏證》與《方言疏證》和 《重校方言》的關係 --- p.頁 135-144 / Chapter 第三節 --- 《廣雅疏證》所引《方言》與 《方言疏證》及《重校方言》比較 --- p.頁 144-182 / Chapter 第六章 --- 從校勘和訓詁看王念孫的《方言》學 --- p.頁183 / Chapter 第一章 --- 引言 --- p.頁 183-184 / Chapter 第二章 --- 從校勘方面看王念孫的 《方言》學 --- p.頁 184-207 / Chapter 第三章 --- 從訓詁方面看王念孫的 《方言》學 --- p.頁 206-227 / Chapter 附: --- 附表一 --- p.頁 228-252 / Chapter 第七章 --- 總結 --- p.頁 253-256 / 參考書目 --- p.頁 257-265 / Chapter 附錄一 --- p.頁 1-261 / Chapter 附錄二 --- p.頁 262-324 / Chapter 附錄三 --- p.頁 325-425 / Chapter 附錄四 --- p.頁 426-450 / Chapter 附錄五 --- p.頁 451-459
|
Page generated in 0.032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