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肇建之初,1912年由狄葆賢創辦的《佛學叢報》,體現了傳統到近代的轉變過程:一方面保存了與傳統關係的連續性;一方面受到近代的衝擊而產生了突破傳統的非連續性。本研究首先分析「佛教與國家:近代國家建構對佛教經濟基礎的挑戰」,探討中國佛教界面對清末以來廟產興學帶來的壓迫,與民初臨時約法規定人人有信仰自由的條文,突破了以往「被動」且不問世事的「山林佛教」,轉變為積極爭取該有的權利,「主動」參與社會事務的「入世佛教」之型態。接著討論「知識轉型:佛教歷史的近代書寫與歷史觀之形成」,審視近代中國佛教受到日本明治維新借鑒西方史學方法論的影響,開始運用社會科學的寫作方式撰寫近代中國佛教的歷史,傳統的宗門與判教的撰寫型態,轉型成具近代通史性質的歷史分期寫作方式。最終視察「信仰轉型:佛教信仰認知的重新建構」,理解佛教為回應近代新思潮的衝擊,讓信仰的根基能免於摧毀,外在尋求學習新式科學的方法,內在也回溯至傳統佛學中找尋因應之道,內外交織形成了近代佛教信仰的轉型特色。藉由佛教與國家、知識,以及信仰這三大議題,理解近代佛教在清末民初新舊交替大時代的環境中,面對國家政治文化的變遷,與日本明治維新以來學術研究成果的影響,藉此思考佛教近代轉型的現實意義。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102153007 |
Creators | 倪管嬣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