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新上市股票與現金增資折價程度關聯性之研究

本研究主要係依據訊號發射理論之假說,對國內之股票發行市場進行實證分析,以及藉由國內外相關文獻之探討,歸納分析在國內股票發行市場中,新上市股票之密月期現象發生之原因,並以民國80∼85年在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並且在上市後有辦理現金增資之公司為研究對象,對其新上市股票之折價程度、公司發射的訊息對IPO折價程度有何影響,以及IPO折價程度對發行公司辦理現金增資之決策的影響等,以迴歸分析及變異數分析的方法進行實證研究。
實證結果發現:
1. 內部人持股比率及上市公開承銷股數比率與IPO折價程度之關聯性無顯著相關
2. 上市後辦理現金增資速度與IPO折價程度之間,無顯著的相關性
3. 上市後之累積異常報酬率大小亦無足夠證據支持與現金增資快慢有關
4. IPO折價程度與上市後第一次現金增值增資之折價程度有正相關關係存在,即IPO折價程度愈大者,則現金增資之折價程度亦愈大。
造成理論假設在國內股票發行市場無法成立之主要原因,可能在於國內之法令規定與制度設計,造成國內股票發行市場有此現象。由於國內承銷價格的訂定係依照證管會之參考公式而定,而其中所能包含公司價值之因素無法有效反應公司之真實價值,使國內之承銷價格與市價有相當程度的偏離。另外在上市審核條件上,亦可能為使國內上市公司之承銷價格無法有效反應公司真實價值之因素。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2016
Creators張財豪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