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主要是針對凱因斯對1930年代美國財政政策的影響之研究。2008年是全球經濟史上的災難年,金融海嘯衝擊世界各國,鑒於近年來美國及新興經濟體,以及許多歐洲國家都強調政府干預,並運用財政手段刺激經濟,使得曾經沉寂一時的凱因斯主義,又告復活。他的「乘數理論」展示了財政政策的有效性,也鋪陳了「赤字支出」可以補充私部門有效需求的不足,並作為一種就業政策。
凱因斯畢生嘗試建立一套超越古典理論的一般理論,強調政府支出的意義,並藉以發展成穩定總體景氣波動的政策工具。其財政政策作為穩定政策的建議,在全球各地市場取向的經濟體中普遍被實施。凱因斯的《一般理論》提供了「一個充分就業是例外,而失業的存在是常態」的經濟分析。認為除非刺激需求,否則經濟就不可能增長,進而不可能達到充分就業。所以建議政府要經常干預市場,特別是在景氣衰退時,更要採用赤字預算和靈活的財政政策。美國羅斯福 ( Franklin D. Roosevelt ) 總統著名的新政(New Deal),與凱因斯的《一般理論》主張不謀而合,值得詳加探討。凱因斯曾被美國《時代》週刊推崇為20世紀最重要的人物之ㄧ,以他的思想為中心的凱因斯學派,更成為全球各國財政部長採用最多的主張。
本研究主要是運用文獻探討以及個案分析法,第一、探討凱因斯《一般理論》形成的背景如何。第二、探討凱因斯理論如何影響美國1930年代的財政政策。了解凱因斯對羅斯福新政影響雖微,但《一般理論》對美國經濟學界則影響極大。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7921042 |
Creators | 蔡璧霙, Tsai, Pi Yin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