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採用人物題材群課程與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兒童繪畫能力之影響

本研究主要目的有三:(1)探討以人物題材群的課程型態去從事美勞教學,對國
小四年級學生繪畫能力的影響,包括形象觀察能力、色彩表現能力、空間處理能力
、美感表現能力及完成能力。(2)探討兒童人物畫課程結構、教學取向與可行的
實施模式。(3)建立實際可行的兒童繪畫能力的評量標準。為達成上述目的,乃
就國內美勞教育的現況及有關文獻中,去探究國內兒童畫形成概念化的原因及目前
的美勞教學課程取向,並探討藝術教育理論基礎、課程結構、學習模式以及有關的
教學研究,作為本教學實驗的理論基礎。其次,闡述兒童繪畫能力的內涵、影響兒
童繪畫的因素,並進行兒童繪畫評量之研究等,作為兒童繪畫能力評量之依據。最
後,綜合上述文獻分析之結果,擬訂「人物題材群之課程與教學」去進行實驗,探
討其對學生繪畫能力之影響。
本研究之對象為台北縣新莊市裕民國小四年八班為實驗室(男生20人,女生22人及
同校四年二班為控制班學生(男生22人,女生21人)作為實驗比照,實施教學實驗
。前後計八週,每週一次,每次計約80分鐘。其中控制班一位男生因無法合程參加
實驗教學,故予刎除。人物題材群課程包括自己的臉(塑造)、面具(工藝的製作
)、同學的畫像(紙凸版畫),同學的畫像(彩墨畫)。教學之前,控制班、實驗
班均同時實施前測;教學實驗結果之後,兩班均同時實施後測。將前、後測的作品
分別編號混合,商聘三位美勞教育專家依據評分標準表評分。資料整理完畢之後,
使用SPSS PC+進行前、後測之成績統計與兩班成績之t考驗及以排除前測之共變量
,進行變異數分析,以驗證本研究所提出之研究假設。
茲將本研究結果主要發現摘述如下:
一、有關課程與教學方面:
發現採用人物題材群的課程型態去從事美勞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繪畫能力有增
進影響。
二、有關兒童畫之課程結構、教學取向方面:
發現透過雕塑(自己的臉)→工藝(面具製作)→版畫(同學的畫像)→彩墨繪畫
(畫我對面的同學)→彩畫(自畫像)等之人物畫題材群課程型態教學,學生之繪
畫表現能力--包括形象表現、色彩表現、空間處理、美感表現、完成能力及整體
繪畫能力均比教學實驗前達顯著的進步水準之具體成效。
三、有關兒童繪畫能力評量方面:
發現採用兒童自畫像總結性評量方式,所擬訂之五項兒童繪畫能力的評量標準--
包括形象能力,色彩表現、空間處理、美感表現和完成能力等,對兒童自畫像的觀
察寫生作品的評量,具有適用性。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4312
Creators郭榮瑞, GUO, RONG-RUI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