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組織轉型的結構分析--以一個小組化教會為例 / The Analysis of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in Church Organization--A Case Study on "Groups"Church

台灣教會界「小組化」的熱潮,不可諱言的是全球化趨勢下的結果。這一套組織架構與體系是由新加坡所引進,在台灣生根發芽,並帶來教會在信徒人數上的增長。透過對個案教會所做的實地觀察與訪談,以了解這一套組織架構對台灣的教會產生了什麼影響?
「小組化」在組織結構上帶來兩項的變化,一是功能的調整;一是部門的分化。另一個轉變,是將帶職事奉者引進教會的服事體系內。經由內部的訓練與評估,建立由小組長、區長、區牧、區牧長所構成的層級結構,達成有效管理的目標。
此外,「小組化」也將人際關係網絡運用在教會的經營上。對內,透過祈鑄鏈、分享小組及小組聚會內容的安排,讓小組成員能夠互相建立關係。對外,藉著oikos將小組成員所組成的關係網絡外的成員,帶進小組中。
小組化教會,對個案教會來說,帶來人數上的增長及管理上更有效率的結果,但是對整個教會界是否就是如此?唯有經由更長時間的觀察及更多的觀察對象,才能對「小組化」的趨勢,有全盤的了解。也才能對小組化是個「運動」或是「結構與制度的轉型」下個定論。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檢閱 8
1-2-1 傳統組織理論的回顧 9
1-2-2 組織衰退對組織的影響 11
1-2-3 組織結構特性 13
1-2-4 人際關係網絡 19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23
1-3-1 研究架構 23
1-3-2 研究方法 24
1-3-3 論文章節 25
第二章 台灣地區基督教發展的概況分析 26
第三章 小組教會理念的沿革與發展 38
第一節 細胞小組的歷史基礎 38
第二節 細胞小組教會的理念與架構 40
3-2-1 小組是基本的基督徒社群 40
3-2-2 小組教會生活的三元 41
3-2-3 小組事工的架構 42
3-2-4 小組的生命週期 44
3-2-5 小組運作的基本方式 45
第三節 結語 48
第四章 組織結構的變遷 52
第一節 傳統教會的組織結構 52
4-1-1 轉型前的架構與分工 54
4-1-2 轉型前實際運作的概況 55
第二節 轉型的原因與過程 62
4-2-1 教會轉型的原因 62
4-2-2 教會轉型的過程與步驟 64
4-2-3 團型及家庭小組的轉型過程 68
第三節 轉型後的架構 71
4-3-1 部門功能的調整 72
4-3-2 部門的分化 74
第四節 結語 83
第五章 小組運作與人際關係網絡分析 84
第一節 小組的結構特徵 84
第二節 小組運作過程中的人際關係網絡 88
5-2-1 探索階段 88
5-2-2 變遷階段 89
5-2-3 凝聚階段 91
5-2-4 外展階段 93
5-2-5 倍增階段 97
第三節 人際關係網絡的分析 100
5-3-1 人際關係的建立 100
5-3-2 個案分析 108
第四節 結語 113
第六章 結論 114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15
6-1-1 集權與分權的複合體 115
6-1-2 結構科層化 116
6-1-3 宗教生活網絡化 121
6-1-4 小組化的內在危機 122
第二節 檢討 125
附錄(一) 受訪者一覽表 128
參考書目 129
圖 次
圖1-1 台閩地區各宗教教務概況寺廟教堂數變化1996~1997 6
圖1-2 台閩地區各宗教教務概況寺廟教堂數變化1996~1997 6
圖1-3 台閩地區各宗教教務概況信徒人數變化1996~1997 7
圖1-4 台閩地區各宗教教務概況信徒人數變化1996~1997 7
圖1-5 研究架構 24
圖2-1 寺廟、神壇及教會教堂數的成長狀況 28
圖2-2 歷年平均每萬人所擁有寺廟、神壇及教會教堂數 28
圖2-3 台灣地區各宗教信徒人數百分比 31
圖2-4 台灣地區宗教團體經費來源(信徒捐助) 31
圖2-5 台灣地區寺廟神壇及教會教堂辦理公益慈善活動 32
圖2-6 台灣教會會堂數的趨勢圖 33
圖2-7 台灣教會信徒的趨勢圖 34
圖3-1 小組事工的架構 43
圖3-2 小組生命週期~聚會程序的形態 47
圖4-1 傳統教會組織架構 53
圖4-2 聖工部組織架構圖 53
圖4-3 小組化教會組織結構 71
圖4-4 責任比重 79
圖4-5 小組發展概況 82
圖4-6 1994~1998牧養及聚會人數概況(人) 82
圖4-7 1994~1998牧養及聚會人數概況(%) 82
圖5-1 分享組的運作模式 97
圖5-2 KaiYuan小組初期的人際網絡 103
圖5-3 小組中的訓練網絡 104
圖5-4 Kaiyuan小組中期的關係網絡 105
圖5-5 Huichun、Chiungsang及Pohao小組平均出席概況 111
圖5-6 Huichun小組發展概況 111
圖5-7 Chiungsang小組發展概況 112
圖5-8 Pohao小組發展概況 112
圖6-1 傳統教會牧養結構 118
圖6-2 小組教會牧養結構 118
表 次
表1-1 台閩地區各宗教概況 3
表2-1 寺廟、神壇及教會教堂數的成長狀況 27
表2-2 寺廟、神壇及教會教堂數的成長狀況 (成長率) 27
表2-3 平均每萬人所擁有寺廟、神壇及教會教堂數 27
表2-4 平均每萬人所擁有寺廟、神壇及教會教堂數成長率 28
表2-5 台灣地區各宗教信徒人數百分比 29
表2-6 台灣地區宗教團體經費來源信徒捐助 29
表2-7 台灣地區宗教團體經費來源成長率 30
表2-8 台灣地區寺廟神壇及教會教堂辦理公益慈善活動支出金額 30
表2-9 台灣地區寺廟神壇及教會教堂辦理公益慈善活動支出金額佔總金額比例 30
表2-10 台灣地區寺廟神壇及教會教堂辦理公益慈善活動支出金額的成長率 30
表3-1 細胞小組的聚會型態與功能 45
表4-1 教會轉型的過程 67
表4-2 組員裝備中心開課狀況表 74
表4-3 小組發展概況表 81
表4-4 1994~1998牧養及聚會人數概況(人) 81
表4-5 1994~1998牧養及聚會人數概況(%) 81
附(一) 受訪者一覽表 128 / Obviously the "cell-groups" wave of the church community in Taiwan is the result of globalization. Adopted from Singapore, the frame structure and system of the "cell-groups" take root and develop, thus increasing the numbers of devotees. Through case study on "cell-groups" church by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we will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this frame structure on churches in Taiwan.
The "cell-groups" church leads to two major changes of the frame structure: the adjustment of functions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departments. The third change is to bring the part-timers into the church to render a variety of services. Through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in church, the hierarchy from the cell-group leader, zone leader, zone pastor to senior pastor is established, thereby reaching the goal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Furthermore, the "cell-groups" church puts interpersonal network in the management of church. Inside the church, through prayer chain, share group, and the regular meetings of the "cell groups", the members of the "cell-groups" establish close ties. Outside the church, the members of the "cell-groups" will bring lay people into the "cell groups" through "OIKOS" : interpersonal network.
The "cell-groups", through case study of church, shows a considerable increase of numbers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church. But can these two results make the same impact on the whole church community? Only through long-time observation of more churches can we fully understand the trend of the "cell-groups" church and draw a valid conclusion of the "cell-groups" which is either a movement or a transformation of structure and system in church.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1418
Creators關凱元, Kuan, Kai-Yua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English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