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中國中古佛教造像活動 / On Buddhist Scuptures in Medieval China

本論文考察中古佛教造像活動之興衰。主要分原因、過程與變化三者。首先,從譯入經典著手,討論造像福報觀念的譯入、傳播以及普及;其次,從造像主身份階層討論祈願對象的差異;另外,則述及造像材質(如金銅、玉、石)、造像類型(如釋迦牟尼、阿彌陀佛等)等活動,最後探討造像在唐以後衰頹的原因。
中國中古造像活動的課題造像歷來由藝術史學者擔當;藝術史學者多著眼圖像分析,較少探討佛像光背上、佛座與四周的銘文,後者是為造像銘記。歷史學界方面,儘管有數位先驅前輩之研究,但考察侷限北朝,未兼論隋唐。因此,筆者以為可以著墨兩點:第一,綜合造像記與造像行為,討論造像的行為變化;其次,時間拉長、視野擴大,將時代跨越北朝至隋唐,藉以延伸出中古社會佛教盛行的意義。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4153006
Creators何亞宜, Ho, Ya Yi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