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應用共同邊界投入距離函數探討西歐國家銀行業之生產力變動

過去十幾年間歐洲金融市場經歷了一系列的變革,歐盟的形成促使歐洲市場朝一元化方向邁進。透過歐盟的整合,在1990年間,可以發現歐洲金融市場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了,各成員國金融市場的特徵越來越相近。因此各國的生產技術、技術效率及其變動便成為一有趣且重要的議題。
在進行跨國生產效率比較時,當廠商面對不同的技術集合,將因衡量基準不一致,而無法相互比較。無論是在各國邊界或共有邊界(common frontier)基礎下進行比較,都可能會高估或低估個別廠商的效率值。故本研究使用Rao(2006)共同邊界 (metafrontier)的概念,使用共同邊界生產函數的估計架構。並引入麥氏生產力指數,即可衡量各廠商生產力之跨期動態變動過程,且引用陳谷劦與楊浩彥(2008)拆解共同邊界麥氏生產力指數,以了解生產力變動的來源。
實證結果發現多數環境變數都達到顯著水準,然而,各國環境變數的係數符號沒有一致為正或為負,故無法明確推論這五項環境變數對於技術無效率一致的影響方向。TE*於樣本期間下滑的速度更甚於TEK,顯示TGR下降的趨勢加速了共同邊界下技術效率的退步。平均RTS值各年皆很接近一,也就是已很接近固定 (最適) 規模報酬。研究期間GMPI與MMPI於多數年間變動方向不一致,從GMPI與MMPI的歧異性,說明忽略各群組技術水準的差異對效率比較影響的嚴重性。因為潛在技術變動上升幅度剛好抵銷技術追趕下降幅度,使得技術缺口比率變動全部樣本期間的平均值恰等於一。綜而言之,各國技術變動均呈現穩定成長或平穩的走勢,顯示西歐銀行業的技術改變是較穩定漸進的。亦可看出各年生產力變動是來自於各要素微幅的波動,沒有哪一項成份強烈得支配著生產力變動的現象。若以MMPI平均值作為西歐國家的分組依據,發現這15個樣本國家可分成六個組,其中一組包含歐洲北部的六個國家,另一組則為法國與德國,由此可見地域與經貿關係在生產技術交流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6352007
Creators林思樺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