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圖書出版之互補性產業演進與產品創新速度關係之研究

本研究從圖書出版之概念成形到產品上市的過程,根據次級資料之實證,觀察1950年以來圖書出版之環境的演變以及互補性產業如何演進,以「互補性產業演進與產品創新速度之關係」為主軸,探討:1、圖書出版產業在從創意到產品上市的價值鏈為何?2、1950年以來,圖書出版產業之互補性產業如何演進?3、互補性產業形成的原因為何?4、互補性產業演進對於產品創新速度會造成什麼影響?研究發現如下:
一、「法律」及「科技」是從1950到2000年推動圖書出版產業演進主要的環境變因。「法律」的事件歸類為『著作權法』;「科技」的事件歸類為『印刷技術』、『生產作業電腦化』、『網路資訊科技』。
二、根據圖書出版產業的特性,歸納圖書出版產業中所包含之價值活動個別屬於不同的「核心技術類型」。『內容創作』、『載具製作』及『產品流通』等。『內容創作』是要創作圖書內容。『載具製作』是要將圖書內容以載具的形式儲存以便於流通,而一般載具的形式有紙本、光碟電子書及可直接透過網際網路傳輸的數位資訊等。『產品流通』主要是要將圖書產品傳輸、銷售給客戶。
三、「法律」環境變因衍生「內容創作」之互補性產業演進;「科技」衍生「載具製作」、「產品流通」之互補性產業演進。
四、「載具製作」及「產品流通」之互補性產業衍生「內容創作」之互補性產業。
五、隨著環境變因衍生互補性產業,互補性產業形成原因可歸納為:規模經濟利益、知識專精利益、交易成本降低。
六、互補性產業演進影響產業分工,縮短舊有產業價值鍊長度。「內容創作」之互補性產業演進促進價值鏈專業分工,影響出版業價值鏈長度之縮短;「載具製作」之互補性產業之演進促進價值鏈專業分工,影響印刷業價值鏈長度之縮短;「產品流通」之互補性產業之演進促進價值鏈專業分工,影響傳統通路業價值鏈長度之縮短。
七、互補性產業演進加速產品創新速度。「內容創作」之互補性產業演進促進「內容創作」價值鏈之產品創新速度;「載具製作」之互補性產業演進促進「載具製作」價值鏈之產品創新速度;「產品流通」之互補性產業演進促進「產品流通」價值鏈之產品創新速度。
本研究最後呼應Teece(1987) 對互補性產業之看法,(互補性資產會影響從創意成形到產品上市的過程),進一步引進Aaker(1991)「核心技術類型」的觀念,提出『互補性產業演進的模式,以及互補性產業演進對產品創新速度之影響』的觀念性模型。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A2002001976
Creators劉翰璋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