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投資人風險分散行為研究:理論與實務的差距 / Do Investor Diversivy the Portfolio According to Portfolio Theory?

以往有關投資人風險分散行為的研究,較少以時間序列資料,探討投資人投資行為與時間的變化關係,本研究採用台灣證券交易所的每日交易成交資料,從西元1990年1月至西元2005年12月長達16年資料,模擬投資人的投資組合,對台灣股市投資人持股及交易狀況做描述性分析,並且分析投資人持有股數、歷年來曾交易過股票支數、單年進行交易的股票支數、交易次數與交易量,這五個變數與時間的變化關係。
以投資人持有股票支數作為風險分散程度的指標,發現台灣投資人平均持有股數逐年上升,從1990的5支,逐年成長到2005年的31支,歷年來曾投資過的股票支數更多,2005年時成長到128支,但是每年投資人會進行交易的股票支數卻變化不大,平均是17支,這代表了短期內投資人能夠注意或有能力與資金操作的股票支數有限,但隨著報章雜誌報導、類股輪動,投資人因注意力轉移而買進不同的新股票,長期來看,投資人可能因長期投資策略、零股交易不盛或處分效果,不賣出舊股票,卻持續交易新股票,使得平均持有股數逐年上升。但理論上,在同樣金額下增加持有股數才能算是增加風險分散程度,但是實際投資人增加持有股數往往是因為可用資金增加、受報章雜誌報導等影響,而不是傳統財務理論所說的為了增加風險分散程度。
本研究進一步探討不同特性的投資人,其投資行為隨時間的變化。發現不論是原先持股少或持股多的投資人,皆傾向逐年增加持股支數,會維持在原先持股水平的比例相當少。並且投資人當下決定投資的行為與經過時間累積後呈現出的投資行為並不相同。本研究對台灣股市投資人真實的投資行為更進一步了解,有助於學者在建構解釋投資行為的理論模型時的參考。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4357006
Creators陳虹君, Chen, Hung Chum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