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分家有道:影響分家的決策因素 / Factors of Spin-off Decisions Made by Family-Owned Businesses

台灣上市公司中有將近70%係由單一家族所主導,因此有許多國內外研究針對家族企業的運作及績效表現作分析,雖然結果相當分歧,但可歸納發現家族企業的經營績效不單僅受股權比例影響,而係受到多重因素影響。而其中,家族企業世代的交替過程中,因家族成員矛盾與衝突,家族治理成本提高,導致企業經營績效下降。因此,本文希望藉由三個分家實例:1) 國泰家族_霖園、富邦與國信、國塑集團2) 四維與慧洋航運3) 國泰金控集團與寶豐隆集團來了解影響分家績效的決策因素。爾後,透過針對T公司的訪談與資料蒐集,分析其內外部環境資料,提出影響T公司的分家策略。
本研究透過三個實例的探討,歸納出四項影響分家績效的決策重點,1)適當的分家型態應視家族企業是否具多樣性與是否具有綜效性。若家族企業較為單一,且合併經營並無綜效,則可透過拆分企業來分家,否則,應採取一方取得現金或股權並退出經營,由另一方擔任企業的實際經營者。2)分家前應全面檢視事業體的體質,並評估企業事業體內外部環境狀況、稅務法令…等風險,於分家前做適當的規劃,並改善或淘汰體質較弱的事業體,減少分家後營運失敗的風險。3)若家族成員欲透過一方取得現金退出經營,另一方擔任企業實際經營者的方式來分家,那麼買回股權的資金來源應來自家族成員個人資金,或個人借貸之資金,以避免影響企業的融資能力與正常運作。並且也可以避免公開發行公司因買回家族成員之股權,而有圖利特定關係人之嫌疑。4)決定由何家族成員經營何企業時,應適當評估家族成員的能力與個性等,讓適合之成員擔任企業管理階層,使企業在分家後仍能高效經營。
此外,本研究從實際為T公司規劃分家的策略提案中,亦得到兩項管理啟發:1)決定分家的關鍵點取決於家族成員間彼此是否仍有互信基礎。2)為使分家結果能公平合理,應計算各企業之價值。價值之計算,應取企業營運價值與清算價值較大者,來決定最後股權交換或的比例。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103363057
Creators何佳穎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