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接受與誤讀──《剪燈新話》與《伽婢子》敘事藝術研究 / 無

由於《剪燈新話》與《伽婢子》皆為東亞文化圈中重要的文化載體,作品本身即具有豐富的語義潛能,是故筆者在考察傳世文獻、建立文本流傳的途徑之外,深入研究文本的敘事藝術,進而探討中日文學的跨文化互動;希望能藉此了解當地文化與域外文學綰合、滲透、轉化、更新後,激盪出跨語際文學之美的過程。
論文首章敘述研究的動機與目的,並在確立研究範圍與方法後,回顧且檢討相關的學術文獻,以及說明研究綱要與架構。
第二章討論《剪燈新話》與《伽婢子》的成書與流傳,首先考察兩位作者的生平、著作、學思歷程之外,次則考察相關的文獻史料及作者序跋,以探析其成書年代和內容素材來源,最後聚焦於《伽婢子》對《剪燈新話》的翻案,及其對日本假名草子的影響。
第三章以「敘事視角與時空視域」的角度分析《剪燈新話》與《伽婢子》。第一節從兩書作者使用的「敘事視角」討論其敘事策略,分析兩書中視角運用營造的美學效果。第二節藉由「歷史時間」、「時間幻設」與「時間預敘」析論《剪燈新話》與《伽婢子》在「敘事時間」中的文化展演。第三節探究「敘事空間」,針對「廟宇空間與妖魔力量」、「苑囿空間與宮女情懷」、「酒肆空間與商女夢契」和「閨閣空間與才女縱情」四個部分,討論人/妖/魔在其間的虛實遭遇以及空間的意義。
第四章探析的是「敘事意象與角色塑造」。第一節討論「敘事意象」,因為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符號被編碼成文化意象,既能高度概括一個民族的文化品位,且反映出該民族的特點。第二節分析、比較之重點放在「角色塑造」,由於作者來自不同的文化脈絡,是故在展開故事時,塑造的人物形象不甚相同,造成了各異其趣的隱喻系統。
第五章為「小說互文與文化誤讀」。第一節著重於探析「和歌與漢詩」以及「情節互文」的情形。此外,社會心理和宗教信仰往往會藉由作者之筆投射到文本語境,是故第二節則具體討論兩個文本之間「文化誤讀」的情形。
第六章為結論。筆者總結上述五章對於《剪燈新話》和《伽婢子》的研究,統合出兩者接受和誤讀的過程,並評述二書在東亞文化圈流傳與創發的價值。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7912001
Creators沈怡如, Shen, Yi Ju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